广东省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胜似花园。这个暗藏着上万吨垃圾的地方成为网红打卡地,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更像是游乐场和大课堂。江思毅/摄
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程晖报道 7月14日,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介绍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吹风会上介绍,全国碳排放权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而在此前,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在四川成都主办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也表示,将于本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交易。
低碳环保产业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
“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低碳环保产业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文明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低碳环保产业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产业规模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全行业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升,创新模式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完善,行业格局逐步优化,据统计,2020年我国低碳环保产业产值达到7.5万亿元,2015到2020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5%,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动能。
李高谈到,“十四五”时期是推进低碳环保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强化倒逼机制,释放产业发展的潜力,低碳环保产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管控力度,以强有力的执法和监管倒逼市场的形成。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生态环境部将深入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进现代化,引导绿色消费,以消费拉动产品,以产品带动技术,以技术带动产业。
三是全力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环境企业已经开始布局碳市场
在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中的“环境产业如何助力碳中和”“‘十四五’双碳目标如何布局”“绿色金融如何支撑碳中和”等高峰对话中,许多产业界金融界代表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有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布局,抢占先机。
先河环保总裁陈荣强表示:“我们从2019年的年底就开始关注碳交易,‘十四五’期间温室气体减排是进一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降低PM2.5的有效路径。目前,我们已经购买了几十万吨的碳配额,并注册了一家公司,着手碳配额方面的交易管理。”
“‘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深入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主要目标任务,每年落地投资1000亿元~1200亿元。”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贞勇谈到。
“1200亿元怎么投?我们在共抓长江大保护有一个探索就是‘水管家’,这个月我们将和20个城市签订‘水管家’的合作模式。作为城市的生态环境管家,如何才能跟碳达峰、碳中和发生关系也是我们近期思考的重要方面。”李贞勇分析说:“比如污水处理厂一般电能消耗非常大,我们可以安装分布式太阳能,目前我们已经落地了芜湖东区的一个污水处理厂的22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这就是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怎么从生产过程、建设过程去考虑碳达峰、碳中和的问题。”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邵琳琳表示:“去年以来,二级市场对于碳中和领域十分看好,曾经走出一波行情,目前仍然在延续比较好的市场行情,市场看好几个领域,如能源结构的调整,其中风电、光伏是受到市场认可的。另外还包括PPP领域相对核心的技术层面。目前即将开始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哪些行业将受益?我们认为像垃圾焚烧发电、偏运营类型的沼气类公司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另外在碳检测、碳核算领域,一些上市公司也在探索,以及一些技术层面的碳捕捉等,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遇。”
应不断优化“双碳”路径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对环境科技提出诸多挑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在时空协同、过程协同、区域联动、深度脱碳上优化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碳中和目标下环境科技的挑战与产业机遇”演讲时谈到。
他介绍,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作出了碳中和的承诺,覆盖全球GDP的70%,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3以上。此外,还有1000多个投资者、1万多个城市、接近2000个组织和5000家跨国企业参与到碳中和的过程中。
贺克斌谈到,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三高一短”的压力,即高碳能源结构、高碳产业结构、中高速发展伴随着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而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段上看,在各大的经济体中,中国的时间是最短的。“实现‘双碳’目标,真正的大决战是调整能源结构,而能源结构中有两支最强大的主力部队,一个是风电,一个是光伏。减碳需要把大比例的化石能源有序地退出,风光能源有序地进入。”
贺克斌认为,风光发电相关的技术,包括储能技术,都是未来非常重要的领域。谁的新能源技术领先,谁有效利用的能源就更多。需要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技术,与之匹配的技术等加大研发力度,形成国际竞争力。
数据显示,温室气体减排与传统的大气污染治理有非常强的协同性。如果走碳中和路径,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会实现根本性的改变。而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都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实施几年来的工作成效,都证实了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同时,可以很大程度实现减碳,对推动碳强度降低发挥重要作用。
在国际上也有很多研究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可以显著降低颗粒物和臭氧,不同程度地改善人体健康水平。贺克斌表示,从污染物暴露浓度对健康的影响分析来看,从现在起到2060年,我国老龄化程度、污染物浓度对健康的影响程度会逐渐上升。
“今天多花1元钱治污,未来会少花10元钱治病,人的生活质量、获得感等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减污降碳非常值得推进。”贺克斌强调。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