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碳中和 – 碳中和人才平台 https://www.carbonhrss.com 领先的碳中和人才服务平台 Sun, 19 Feb 2023 09:51:55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低碳日调查:67%的受访者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https://www.carbonhrss.com/6819.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6819.html#respond Sun, 19 Feb 2023 09:51:55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6819

6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数字碳中和专项基金、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和碳中和国际研究院联合发布《数字化工具助力公众绿色出行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全国50.6%的受访者在日常出行中会选择包括地铁和公交在内的绿色出行方式。6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响应城市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碳行动”,转换高碳出行方式,选择更加绿色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47.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出于低碳环保的考虑,选择绿色出行。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碳普惠平台对其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具有激励作用。

《报告》在“受访者对导航地图应用中希望有的绿色出行激励功能”调研中发现,将个人减碳量赋予一定的交易属性对受访者吸引力更强。67.7%的受访者认为地图导航应用中新增个人减碳量可以用来交易,或兑换等值礼金、消费券等这一功能,更能够吸引其选择绿色出行,其中有68%的支持者为39岁及以下的年轻人,说明年轻人对碳普惠更加有兴趣。57%的受访者认为建立个人碳账户展示个人减碳量也能刺激其绿色出行意愿,48.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将个人减碳量捐赠给公益项目,碳普惠的激励措施和绿色出行得到朋友和社会认同可以让激励用户选择绿色出行。

《报告》认为,数字技术有助于绿色出行的普及和城市“双碳目标”的实现。数字技术和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已成为促进绿色出行的主要手段之一。绿色出行是碳普惠的重要场景,依靠数字技术打造的碳普惠平台,对助力低碳生活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引导公众参与碳减排、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城市“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
https://www.carbonhrss.com/6819.html/feed 0
合理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必不可少 https://www.carbonhrss.com/4232.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4232.html#respond Wed, 20 Apr 2022 21:44:39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4232.html

合理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必不可少-碳中和人才平台

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全文约2800字,需要10分钟

防范运动式减碳 离不开数字化

合理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必不可少-碳中和人才平台

敲响警钟

随着“双碳”目标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各地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规划已全面展开,但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碳减排过于粗糙、限制耗能企业过于简单、减排对正常经济运行甚至日常生活都形成阻碍等运动式减碳的消极现象。202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要防范运动式减碳,为当下减碳的消极现象敲响了警钟。

合理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必不可少-碳中和人才平台

数字化碳核算必不可少

笔者认为,要防范类似运动式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是必不可少的路径。各级政府需要在“双碳”目标下的各项碳测算与评价标准正式确定后,为相关数字监测平台的建立提供基础依据,并从企业汇报、政府监管等角度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环境披露的具体政策和法规。

事实上,笔者所在智库在2021年7月1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金融主论坛上就发布了全球首个碳达峰、碳中和智慧监测管理平,在此后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成都)上再次推介,均引起广泛报道。该平台希望构建专业化、精细化的监管指数,采用科技企业集约建设方案,推动“双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升级,以期成为社会各界建立“双碳”路径以及各级政府量化检测跟踪“双碳”进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7月底,生态环境部表示碳达峰、碳中和首次纳入中央环保督察,严控两高项目上马以及碳排放数据造假瞒报等问题,不久后又发布了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推动研究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和环境影响报告编制规范的制定。这些文件都在为数字化减碳路线图提供政策指引,也为“绿色经济+数字化”的庞大市场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合理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必不可少-碳中和人才平台

刊登于《中国银行保险报》2021年10月11日2版

合理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必不可少-碳中和人才平台

解决“双碳”目标痛点之方向

合理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必不可少-碳中和人才平台

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一些行业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已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以及后续即将要纳入的石化、建材、钢铁等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行业,将是“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必须降低排放并开展绿色低碳转型以适应“双碳”目标下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四大难点或痛点:
一是需不断加大绿色技术和低碳减排的研发投入,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笔长期而不间断的巨大投入;
二是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后,企业在面临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压力下还需面对开展碳交易业务的成本
三是随着“双碳”目标进入实质进展阶段,信贷结构也开始不断调整,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和项目越来越难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供应与融资支持,也进一步提高了项目运营风险
四是为高污染企业提供专项资金以支持其开展绿色过渡转型的“转型金融”目前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不具备普适性。
这些难点或痛点恰恰折射了绿色经济的潜力。从国际层面上看,各国发展绿色经济符合联合国《巴黎协定》制定的气候目标,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危机和极端天气,密切关系人类文明的存续;从发展目标上看,绿色经济具有高效率、高质量、低污染等特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开展工业生产,也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降低排放消耗,符合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绿色经济作为新时期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将为国际合作带来新机遇,且绿色发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命题,其国际合作符合各国共同利益,有望独立于其他国际矛盾与竞争,推动各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绿色经济的规模至少将达到数百万亿元。而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大概在150万亿-500万亿元。两者目标与投入基本吻合。当前的关键就是将绿色经济的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有效结合起来。而在这个进程中,数字化是实现跨越式弥合、增长和飞跃必不可少的路径。

合理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必不可少-碳中和人才平台

充分认识数字化与绿色化相辅相成

合理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必不可少-碳中和人才平台

事实上,自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绿色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已开始了有机衔接和深入融合,例如政府或企业运用大数据开展企业碳排放的数字化检测与管理、电力行业加快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建设以推进能源绿色高效低碳转型、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入绿色技术创新创业、数字金融赋能绿色金融和碳金融的创新等。
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数字经济的蓬勃创新为绿色发展赋予了极大的动能,传统产业包括工业、能源、交通等,通过开展数字技术创新以改变低效率、高耗能、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已成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最有效方式,并有助于加强数字技术设施的互联互通和绿色发展的信息共享,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硬件和软件基础。
另一方面,绿色发展作为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将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方向和发展模式等提供重要指引。例如相关数字企业可探索如何与工业企业开展绿色数字合作与创新,制定针对性的绿色低碳转型生产方案;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可探索如何推动区域碳减排的监测与评估等。
众多数字技术与低碳经济的结合具备深远意义,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更有助于在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同时提高产业经济的发展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可见,实现低碳转型有多种重要路径,通过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入融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效手段,例如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数字工业、清洁能源互联网等,以及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交通清洁转型和绿色城市的建立。
目前,对于数字技术驱动低碳转型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环节:工业企业仍要加强通过数字技术推动节能低碳的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克服技术难点;数字型绿色技术初创企业存在资金上的短板,整体上缺少足够的融资支持,急需建立普惠型的绿色创业融资体系和面向中小微绿色企业的多元化的融资模式;数字企业和工业企业可以探索技术合作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但目前双方因业务差异缺乏相互了解,且对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未来的前景认识也有所不足,因而需尽快建立高效、协同、互利的业务合作模式。

合理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必不可少-碳中和人才平台

政府、企业、社会需要良性互动

合理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必不可少-碳中和人才平台

要利用数字化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之间良性互动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政府应起到对企业和公众的政策引导作用,一是加强绿色经济和低碳转型的意识宣传和政策宣讲,尤其是令企业意识到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绿色发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念;二是通过一定的政府资金引导形成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企业绿色转型之中,提升企业、社会利用数字化实现“双碳”目标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政府须采取数字化碳核算方式,合理有序地推进“双碳”目标,不必操之过急,更不必粗糙蛮干。
其次,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国家战略的长期性、坚定性。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虽然会带来减排压力,但也具备重要的发展前景与机遇。在“双碳”目标下,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发展质量、环境责任为目标开展绿色升级转型。
再次,公众应密切关注国家关于低碳发展与碳中和目标的各类重大政策,利用各类低碳APP等数字技术,逐渐培养绿色低碳生活的意识和理念,自觉开展绿色出行、低碳消费,提高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从而带动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提高绿色产业的市场活力。

文章刊登于《中国银行保险报》2021年10月11日2版
]]>
https://www.carbonhrss.com/4232.html/feed 0
什么是“数字碳中和” https://www.carbonhrss.com/2271.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2271.html#respond Fri, 22 Oct 2021 09:00:15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2271 简单说就五个字(数字、碳中和),两个领域(数字化、碳中和)。数字化是代指互联网领域。数字化包括所有的数字技术、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碳中和”就是低碳、绿色,用现在最时尚的话说,就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样的国家战略目标。5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把两个领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数字化助力绿色化。

]]>
https://www.carbonhrss.com/2271.html/feed 0
数字碳中和下,川企的机遇与挑战? https://www.carbonhrss.com/2269.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2269.html#respond Fri, 22 Oct 2021 08:57:55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2269 两个热词“相撞”了!一个是“数字”,另一个是“碳中和”。

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开幕,学界、业界各路“大咖”齐聚蓉城,围绕“数字碳中和”这个新词语,“碰撞”思想。

什么是“数字碳中和”?这一概念下,四川特别是川企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记者对论坛部分观点进行了梳理。

新“蓝海”:

碳中和与数字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什么是“数字碳中和”?

“简单说就五个字(数字、碳中和),两个领域(数字化、碳中和)。”论坛主办方之一——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解释。

“具体来说,数字化是代指互联网领域,包括所有的数字技术、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碳中和就是低碳、绿色。五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把两个领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数字化助力绿色化。”杜少中说。

在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等专家看来,数字经济既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数字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一方面,在交通物流、新能源汽车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通过数字化赋能,能够提高效率、节约资源,降低能耗。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本身也面临“减排”重任。“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与能耗同步高增长。”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会长谢毅钊透露,202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2045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7%,预计2030年将突破4000亿度,“‘绿色化’将成为互联网数据中心核心竞争力。”

新机遇:

降低5G功耗,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数字碳中和,为川企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西藏,我们优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供电,部分站点已实现‘零碳’运营。在安徽,我们升级采用‘太阳能光伏电源+一体化能源柜’作为5G基站的混合供电系统,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的基础上,单站址能耗预计能降低20%以上。”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总经理刘耕说,新形势下,中国移动将在集团内连续开展14年的“绿色行动计划”升级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

同时,该研究院还面向教育、医疗、农业、商旅等多个细分行业,深入挖掘行业绿色化需求,融合先进技术理念,推出了绿色能耗智慧管理平台和一批成熟的行业节能降碳解决方案。

享受数字碳中和“红利”,谢毅钊介绍,在数字化手段驱动下,四川已在智慧楼宇、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的多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实践,并取得了明显的降碳减排成效。

截至7月底,四川诞生了全国首个国家碳中和大数据园区雅安大数据产业园,以及碳中和婚礼等新场景。目前,成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8800亿元,建成5G基站3万个。

作为一家从事汽车行业20多年的互联网企业,易车集团党委书记刘文华,从宜居生活的角度,看到了成都数字碳中和的前景。“我们以前服务平台更注重线下,现在转移到了线上,试乘试驾也可以通过VR实现,这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又提高了办事效率,还为经销商带来极大便利。”刘文华说,成都正在建设公园城市,同时汽车保有量处全国前列,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网络服务平台方面潜力巨大。

新挑战:

减排观念需引导,缺少复合型人才

“5G网络建设的三座大山不解决,5G商用速度将会受到不小挑战。”刘耕从技术角度提醒,5G单站功耗、网络站址密度、建设成本均为4G的3倍,预计2021年中国移动5G网络的电费成本将达到180亿元。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高质量发,是未来一段时期肩负的重任。

不过,谢毅钊则更看重企业观念和理念的转变。“作为企业来说,不得做亏本的生意。如要让企业花10万上智慧平台,如果不能赚二三十万元回来企业是不会花钱的。”在他看来,碳中和应该按照每个行业来深耕,要通过积极支持引导,让企业明白碳中和将给它带来好处,让企业主动而非被动减排。

“成都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安家落户,与此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为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带来挑战。能否利用人才资源,找到人才培养路径,让人才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是一个重要挑战。”谈到数字碳中和与成都的关系,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期待看到成都拿出更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既要懂数字、懂经济,还要了解人文和社科的复合型人才。

积极投身数字碳中和新“蓝海”,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王凯表示,成都将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环境友好型产行业,在人工智能、绿色氢能等领域培育打造全球全国产业地标,加快构建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未来制造体系,组建碳中和实验室,培育基于信息衍生的预测性维护、在线监测、远程管理等新业态。

]]>
https://www.carbonhrss.com/2269.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