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 碳中和人才平台 https://www.carbonhrss.com 领先的碳中和人才服务平台 Sat, 11 Feb 2023 04:48:13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碳中和到底是什么?(上篇) https://www.carbonhrss.com/6758.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6758.html#respond Sat, 11 Feb 2023 04:48:13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6758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碳中和” 是今年最热门的概念之一,但很多人并没有理解其背后真正的深意,狭义的碳中和是单纯认为减少碳排放,减少温室气体,这样的浅层理解,今天小WE就带大家从各个层面上,深度剖析咱们国家对碳中和所做的真正努力,以及碳中和时代下的发展新机遇

碳中和,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每个对象(可以是全球、国家、企业甚至某个产品等)未来“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

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碳中和,这是一场全球各个国家速度的博弈,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经验看,传统大国通过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获取和利用,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本国的发展兴衰。

可是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未来多数化石燃料必定会退出历史舞台,哪个国家能够快速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哪个国家就能够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为什么一定要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呢?

我用石油不好吗?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背后真正的深意是什么?

答案就是两个字:利益

碳中和的表层含义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比如石油,可是谁操控了全球的石油呢?显而易见,美国,因为在现在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下,买石油基本只能使用美元。

伊拉克时代的萨达姆,卡扎菲等都曾尝试打破美元为主导的石油购买体系,均已失败告终;叙利亚等石油出口大国,以多种货币来结算石油,并不是单独使用美元,所以叙利亚也遇到了麻烦;伊朗在签署核协议后,没有受到经济制裁的时候,加大了其他货币在本国石油出口中的结算地位,所以没多久美国就以退出了核协议,对伊朗进行制裁。

在现在的货币体系中,石油长期和美元绑定,中间这一层自身利益关系存在,使得美国成为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获利者。

所以除了中国外,欧盟的很多国家也一直在强烈呼吁碳中和,一个是为了环保,为了地球的未来,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欧盟拥有更高比例的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

所以,对于现在新的国际格局中,改变传统石油依赖,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国家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必然过程,这个过程是大国博弈的过程,也是对我们国家的一个考验,接下来的30年,每一单位的GDP的快速增长必然离不开碳排放,那如何既能保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碳中和,无疑是展示大国博弈和国际布局的必然课题。

下篇:

中国的碳中和发展之路?

新形势下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
https://www.carbonhrss.com/6758.html/feed 0
双碳目标下关于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核算的现状梳理及思考| 龙志刚专栏 https://www.carbonhrss.com/6722.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6722.html#respond Sat, 11 Feb 2023 04:21:48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6722

原标题:双碳目标下关于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核算的现状梳理及思考| 龙志刚专栏

双碳目标下关于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核算的现状梳理及思考| 龙志刚专栏

作者:任小聪,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河南省交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任小聪|校核:王坤|审核:龙志刚

导读:碳排放统计核算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开展考核、谈判履约的重要依据。2022年12月,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建立碳排放监管体系,整合既有交通监测数据,建立交通运输能耗及碳排放数据统计分析体系,构建统一共享的交通运输碳排放监测平台。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核算现状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为我省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体系提供参考。

什么是碳排放核算

碳排放核算是测量工业活动向地球生物圈直接和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及其当量气体的措施,是指政府、企业或相关组织按照监测计划对碳排放相关参数实施数据收集、统计、记录,并将所有排放相关数据进行计算、累加的一系列活动。碳排放核算可以直接量化碳排放的数据,通过分析各环节碳排放的数据,找出潜在的减排环节和方式,对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碳交易市场的运行至关重要。

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的特点

涉及环节多、周期长

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涵盖了固定源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排放,如公路设施、港口码头、机场等,以及移动源的各种交通运输装备的排放。各种排放源的碳排放链涉及环节多、周期长: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环节包括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运输装备碳排放环节包括生产、运营、回收等,目前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主要集中在载运工具方面,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规模同样不容忽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养护阶段所需要的材料、燃料、能源、机具设备、运输车辆等的生产、运输、维修养护等过程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据挪威科技大学研究团队测算,近年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碳排放量大约为公路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10%-20%;相关测算表明2011-2019年我国港口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占全行业碳排放量7%。

监测难度大、数据获取困难

与工业、建筑等领域不同,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源具有空间分布点多、面广、移动性强等特点,因此,运用监测设备对排放气体进行直接监测成本高、难度大。同时,交通运输活动分为营运交通和非营运交通两类,运营交通车辆拥有主体一般为运输企业,非营运交通车辆多为私人拥有,交通工具拥有主体多元,涉及的管理部门多,与碳排放有关的数据分散于各个部门、企业和个人手中,搜集难度大。

碳排放核算关键问题及现状发展

(一)核算边界的确定

由于交通运输行业存在上述特点,清晰界定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核算边界是进行碳排放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际国内关于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核算边界已有相关规定。

国际机构有关规定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规定,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核算边界为航空、道路、铁路、水路和其他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排放,并将国际航空和国际水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独进行核算。道路运输除了核算化石燃料和生物制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也将轮胎所产生的SF6排放纳入其中。国际能源署(IEA)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与IPCC一致,统计各国在本国领土境内运输货物或人员所使用的燃料和电力能耗,温室气体仅核算CO2的排放量。国际海运和国际航空的CO2排放量仅在全球水平上呈现,排除在各国交通运输排放的核算中。

小结:国际上关于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边界的规定从排放源来看,涵盖了移动源(运输装备)的排放,不包括固定源(交通基础设施)的排放;从空间范围来看,仅统计本国领土境内客货运输所产生的排放,不包括国际海运和国际航空的CO2排放量;从统计的温室气体类型来看,重点为CO2,同时还包括CH4、N2O、SF6等温室气体。

国内有关规定

政府层面

2011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规定交通运输核算边界为某一省(区、市)境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装备(移动源)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排放产生的CO2、CH4和N2O三类温室气体,不包括国际海运和国际航空。同时,明确交通运输泛指所有借助交通工具的客货运输活动,不仅包含运营交通,还包括大量的非运营交通,为了比较全面反映我国全社会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需要对交通用能进行整合,包括对汽柴油消费量在部门间进行重新调整,以及国际航空和航海煤油和柴油消费量的单列。2021年6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规定的交通运输行业核算边界为本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CO2直接排放,电力和热力不纳入考虑,航空运输碳排放单独报送生态环境部,不计入本省(区、市)CO2排放总量。

企业层面

自2013年起,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相继发布了24个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指导企业核算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涉及交通运输行业的涵盖了中国民航企业和陆上交通运输企业。《中国民航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格式指南(试行)》要求企业上报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以及净购入使用电力及热力产生的间接CO2排放。《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要求陆上交通运输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须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尾气净化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电力隐含的排放量和净购入热力隐含的排放量。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为CO2、CH4和N2O。该文件适用范围包括公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运输企业、城市客运企业、公路维修与养护企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铁路运输企业以及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企业等陆上交通企业。

小结: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核算边界相关规定:从政府宏观统计角度,碳排放核算边界为移动源(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直接排放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不包含使用电力、热力等间接排放;从交通运输企业碳排放核算角度,既包含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同时也包含净购入使用电力及热力产生的间接CO2排放。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量测算实践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法。其中,排放因子法是目前应用范围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方法。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公式、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如下表所示:

上述三种方法中,碳排放监测具有数据动态连续、实时、准确等优势,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美国与欧盟使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对能源企业碳排放进行监测;2021年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对能源、钢铁、废弃物处理等五大重点行业、城市温室气体及区域温室气体进行试点监测。由于交通运输活动的碳排放源具有空间分布广、强移动性等特点,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碳排放监测技术的应用成本高、难度大,目前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现阶段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测算方法主要为排放因子法,按照核算路径不同,分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两类。

“自上而下”法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局、能源局等)发布的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出每类燃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将每种燃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汇总即可得到全行业碳排放量,计算方公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Q为CO2排放总量;Hi为每种能源消耗的总量;δi为每种燃料的排放因子。

常见能源类型碳排放因子

“自上而下”法是IPCC最早提出的各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运用该方法计算交通运输的碳排放量,数据容易获取,计算快捷,因此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用于核算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在能源统计时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划分,未剔除仓储和邮政业的能耗统计,而非运营车辆的能耗并未纳入统计范围,不能体现客运、货运及各种交通方式的细分的碳排放量。

为方便把非运营车辆的能耗纳入统计范围,2021年6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以下简称《编制指南》)中提出了基于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平衡表的交通运输行业拆分方法,具体拆分比例如下表所示:

基于能源平衡表的交通运输行业能耗拆分比例表

以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0)给出的2019年河南省能源平衡表数据为例,通过查表,按照《编制指南》中交通行业拆分方法,得到2019年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汽油消耗量680万吨、柴油消耗量714万吨,结合汽柴油碳排放因子取值,2019年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汽柴油消耗产生的碳排放约为799万吨碳,即2931万吨二氧化碳。

“自下而上”法

以各类交通运输工具作为用能主体进行能耗统计,即根据各级统计机构发布的客货运周转量以及对应的排放因子,计算出交通运行阶段产生的碳排放总量,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Q为CO2排放总量;Si为第i种运输方式的客货运周转量;θi为第i种运输方式单位周转量排放因子。

“自下而上”法相较“自上而下”法,能够分别计算不同运输方式的碳排放量,统计分析不同运输方式的碳排放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但各种运输工具在不同工况及运输条件下的单位周转量能耗存在差异,实际计算时往往采用统一的值,在大范围计算时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同时周转量统计数据仅针对运营交通,私家车等非运营交通方式无法进行计算。

小结:目前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的常用方法为排放因子法,其计算便捷,适用于大多数场景。但排放因子法极度依赖能源消耗和客货运周转量等统计数据,测算结果误差较大,且统计周期、应用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排放端出发,通过对交通运输装备排放气体进行监测的实测法目前尚在探索和研究阶段。

思考与建议

交通系统是个复杂的巨系统,交通碳排放涉及多个领域、环节、行业和部门,交通领域碳排放计算需要社会各方的通力合作,为加快推进我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科学量化交通领域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出台交通碳排放量化导则

目前我省尚缺乏交通领域碳排放计算的规范指导和统一标准,建议尽快研究出台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计算指导导则,明确计算边界、口径和数据源,全面统筹协调各市开展交通领域碳排放核算工作,各市根据指导办法开展本地区交通领域碳排放量计算。通过出台一套统一标准规范、科学有效的交通碳排放计算方法,指导各地市开展交通碳排放量化、评估、考核工作。

(二)搭建数据采集与集成平台

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所需数据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手中,数据获取是精准计算交通碳排放的关键。通过搭建交通碳排放数据采集与集成平台,厘清数据获取问题,汇聚交通碳排放相关多源数据流,为精准计算交通碳排放提供支撑。

(三)明确指标分解和减碳策略

在碳排放核算基础上,摸清我省“碳家底”,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现状碳排放情况,分解制定交通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及各类交通方式的减排指标。通过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交通载运工具用能结构、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应用等策略,有序开展交通减排行动。

结语

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实测水平,是做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我国碳排放市场交易制度的关键环节。交通运输是一个巨系统,交通碳排放涉及多个领域、环节、行业和部门,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多、难度大,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测算在边界界定及方法论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我省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强,张晓梅,陈阳.碳排放核算问题研究[N].中国信息报,2021-10-28(07)

[2]李晓易,吴睿. 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和测算方法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34.

[3]杨飞,王嘉鑫,田红,周涛.我国公路交通网碳排放监测体系构建关键问题与应对思考[J]. 交通运输研究,2022,8(3):103-110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https://www.carbonhrss.com/6722.html/feed 0
双碳目标下关于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核算的现状梳理及思考|龙志刚专栏 https://www.carbonhrss.com/6641.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6641.html#respond Thu, 02 Feb 2023 13:33:13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6641

作者:任小聪,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河南省交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任小聪|校核:王坤|审核:龙志刚

导读:碳排放统计核算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开展考核、谈判履约的重要依据。2022年12月,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河南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建立碳排放监管体系,整合既有交通监测数据,建立交通运输能耗及碳排放数据统计分析体系,构建统一共享的交通运输碳排放监测平台。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核算现状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为我省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体系提供参考。

什么是碳排放核算

碳排放核算是测量工业活动向地球生物圈直接和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及其当量气体的措施,是指政府、企业或相关组织按照监测计划对碳排放相关参数实施数据收集、统计、记录,并将所有排放相关数据进行计算、累加的一系列活动。碳排放核算可以直接量化碳排放的数据,通过分析各环节碳排放的数据,找出潜在的减排环节和方式,对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碳交易市场的运行至关重要。

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的特点

涉及环节多、周期长

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涵盖了固定源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排放,如公路设施、港口码头、机场等,以及移动源的各种交通运输装备的排放。各种排放源的碳排放链涉及环节多、周期长: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环节包括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运输装备碳排放环节包括生产、运营、回收等,目前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主要集中在载运工具方面,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规模同样不容忽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养护阶段所需要的材料、燃料、能源、机具设备、运输车辆等的生产、运输、维修养护等过程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据挪威科技大学研究团队测算,近年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碳排放量大约为公路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10%-20%;相关测算表明2011-2019年我国港口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占全行业碳排放量7%。

监测难度大、数据获取困难

与工业、建筑等领域不同,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源具有空间分布点多、面广、移动性强等特点,因此,运用监测设备对排放气体进行直接监测成本高、难度大。同时,交通运输活动分为营运交通和非营运交通两类,运营交通车辆拥有主体一般为运输企业,非营运交通车辆多为私人拥有,交通工具拥有主体多元,涉及的管理部门多,与碳排放有关的数据分散于各个部门、企业和个人手中,搜集难度大。

碳排放核算关键问题及现状发展

(一)核算边界的确定

由于交通运输行业存在上述特点,清晰界定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核算边界是进行碳排放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际国内关于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核算边界已有相关规定。

国际机构有关规定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规定,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核算边界为航空、道路、铁路、水路和其他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排放,并将国际航空和国际水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独进行核算。道路运输除了核算化石燃料和生物制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也将轮胎所产生的SF6排放纳入其中。国际能源署(IEA)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与IPCC一致,统计各国在本国领土境内运输货物或人员所使用的燃料和电力能耗,温室气体仅核算CO2的排放量。国际海运和国际航空的CO2排放量仅在全球水平上呈现,排除在各国交通运输排放的核算中。

小结:国际上关于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边界的规定从排放源来看,涵盖了移动源(运输装备)的排放,不包括固定源(交通基础设施)的排放;从空间范围来看,仅统计本国领土境内客货运输所产生的排放,不包括国际海运和国际航空的CO2排放量;从统计的温室气体类型来看,重点为CO2,同时还包括CH4、N2O、SF6等温室气体。

国内有关规定

政府层面

2011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规定交通运输核算边界为某一省(区、市)境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装备(移动源)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排放产生的CO2、CH4和N2O三类温室气体,不包括国际海运和国际航空。同时,明确交通运输泛指所有借助交通工具的客货运输活动,不仅包含运营交通,还包括大量的非运营交通,为了比较全面反映我国全社会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需要对交通用能进行整合,包括对汽柴油消费量在部门间进行重新调整,以及国际航空和航海煤油和柴油消费量的单列。2021年6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规定的交通运输行业核算边界为本省(区、市)行政区域内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CO2直接排放,电力和热力不纳入考虑,航空运输碳排放单独报送生态环境部,不计入本省(区、市)CO2排放总量。

企业层面

自2013年起,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相继发布了24个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指导企业核算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涉及交通运输行业的涵盖了中国民航企业和陆上交通运输企业。《中国民航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格式指南(试行)》要求企业上报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以及净购入使用电力及热力产生的间接CO2排放。《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要求陆上交通运输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须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尾气净化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电力隐含的排放量和净购入热力隐含的排放量。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为CO2、CH4和N2O。该文件适用范围包括公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运输企业、城市客运企业、公路维修与养护企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铁路运输企业以及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企业等陆上交通企业。

小结: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核算边界相关规定:从政府宏观统计角度,碳排放核算边界为移动源(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直接排放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不包含使用电力、热力等间接排放;从交通运输企业碳排放核算角度,既包含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同时也包含净购入使用电力及热力产生的间接CO2排放。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量测算实践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法。其中,排放因子法是目前应用范围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方法。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公式、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如下表所示:

上述三种方法中,碳排放监测具有数据动态连续、实时、准确等优势,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美国与欧盟使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对能源企业碳排放进行监测;2021年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对能源、钢铁、废弃物处理等五大重点行业、城市温室气体及区域温室气体进行试点监测。由于交通运输活动的碳排放源具有空间分布广、强移动性等特点,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碳排放监测技术的应用成本高、难度大,目前还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现阶段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测算方法主要为排放因子法,按照核算路径不同,分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两类。

“自上而下”法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局、能源局等)发布的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出每类燃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将每种燃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汇总即可得到全行业碳排放量,计算方公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Q为CO2排放总量;Hi为每种能源消耗的总量;δi为每种燃料的排放因子。

常见能源类型碳排放因子

“自上而下”法是IPCC最早提出的各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运用该方法计算交通运输的碳排放量,数据容易获取,计算快捷,因此在国际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用于核算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在能源统计时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划分,未剔除仓储和邮政业的能耗统计,而非运营车辆的能耗并未纳入统计范围,不能体现客运、货运及各种交通方式的细分的碳排放量。

为方便把非运营车辆的能耗纳入统计范围,2021年6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以下简称《编制指南》)中提出了基于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平衡表的交通运输行业拆分方法,具体拆分比例如下表所示:

基于能源平衡表的交通运输行业能耗拆分比例表

以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0)给出的2019年河南省能源平衡表数据为例,通过查表,按照《编制指南》中交通行业拆分方法,得到2019年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汽油消耗量680万吨、柴油消耗量714万吨,结合汽柴油碳排放因子取值,2019年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汽柴油消耗产生的碳排放约为799万吨碳,即2931万吨二氧化碳。

“自下而上”法

以各类交通运输工具作为用能主体进行能耗统计,即根据各级统计机构发布的客货运周转量以及对应的排放因子,计算出交通运行阶段产生的碳排放总量,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Q为CO2排放总量;Si为第i种运输方式的客货运周转量;θi为第i种运输方式单位周转量排放因子。

“自下而上”法相较“自上而下”法,能够分别计算不同运输方式的碳排放量,统计分析不同运输方式的碳排放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但各种运输工具在不同工况及运输条件下的单位周转量能耗存在差异,实际计算时往往采用统一的值,在大范围计算时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同时周转量统计数据仅针对运营交通,私家车等非运营交通方式无法进行计算。

小结:目前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的常用方法为排放因子法,其计算便捷,适用于大多数场景。但排放因子法极度依赖能源消耗和客货运周转量等统计数据,测算结果误差较大,且统计周期、应用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排放端出发,通过对交通运输装备排放气体进行监测的实测法目前尚在探索和研究阶段。

思考与建议

交通系统是个复杂的巨系统,交通碳排放涉及多个领域、环节、行业和部门,交通领域碳排放计算需要社会各方的通力合作,为加快推进我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科学量化交通领域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出台交通碳排放量化导则

目前我省尚缺乏交通领域碳排放计算的规范指导和统一标准,建议尽快研究出台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计算指导导则,明确计算边界、口径和数据源,全面统筹协调各市开展交通领域碳排放核算工作,各市根据指导办法开展本地区交通领域碳排放量计算。通过出台一套统一标准规范、科学有效的交通碳排放计算方法,指导各地市开展交通碳排放量化、评估、考核工作。

(二)搭建数据采集与集成平台

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所需数据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手中,数据获取是精准计算交通碳排放的关键。通过搭建交通碳排放数据采集与集成平台,厘清数据获取问题,汇聚交通碳排放相关多源数据流,为精准计算交通碳排放提供支撑。

(三)明确指标分解和减碳策略

在碳排放核算基础上,摸清我省“碳家底”,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现状碳排放情况,分解制定交通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及各类交通方式的减排指标。通过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交通载运工具用能结构、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应用等策略,有序开展交通减排行动。

结语

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实测水平,是做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我国碳排放市场交易制度的关键环节。交通运输是一个巨系统,交通碳排放涉及多个领域、环节、行业和部门,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多、难度大,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测算在边界界定及方法论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我省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强,张晓梅,陈阳.碳排放核算问题研究[N].中国信息报,2021-10-28(07)

[2]李晓易,吴睿. 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和测算方法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34.

[3]杨飞,王嘉鑫,田红,周涛.我国公路交通网碳排放监测体系构建关键问题与应对思考[J]. 交通运输研究,2022,8(3):103-110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举报/反馈

]]>
https://www.carbonhrss.com/6641.html/feed 0
宏观背景下“碳中和”深远意义的思考 https://www.carbonhrss.com/3327.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3327.html#respond Tue, 11 Jan 2022 02:42:50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3327 分析师:蔡梦苑   执业证书编号:S0890521120001

分析师:王震   执业证书编号:S0890517100001

一、低碳发展理念的兴起、演进及“碳中和”现今含义

1. 低碳发展理念的兴起

随着全球经济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使用所诱发的气候环境问题逐步凸显。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低碳发展理念迅速兴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巴西政府就开始重视绿色能源的研究,开发生物燃料技术。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全球变化研究法案》,确定了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集中资源投入可再生能源的研发等重要议题。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指出解决气候变化和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随着世界各国纷纷提出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低碳经济发展理念逐步走向各国经济治理的舞台。

2. 低碳发展理念的国际合作演进

1992年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而签署的条约,由150多个国家以及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签署。该公约要求各成员国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为原则自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

1997年,《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签订,截至2009年,共有183个国家通过该条约,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条约。该条约的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京都议定书》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制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本次条约首次提及“碳排放权交易”、“碳净排放量”等概念。后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发达国家以该条约限制国内经济发展为由先后退出《京都议定书》,叠加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且不受该条约的约束,国际社会逐步形成碳减排应是全球所有国家共同行动,均受约束的理念。

2015年,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气候变化协定《巴黎协定》,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自下而上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此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协定敦促各国在2050年至2100年间实现“碳中和”目标。至此,“碳中和”作为一项国家层面的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被各国广泛接纳。

3.“碳中和”发展理念的现今含义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节能环保等方式抵消一段时间内企业或团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其物理意义在于维持大气温室气体的稳定。

“碳中和”的深层次社会经济意义则是其重心从单纯的环境保护上升到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变革的层面。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相应的污染排放成本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形成了严重的气候问题。此外,巨大的化石能源消费需求量与化石能源本身存量有限的矛盾威胁着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安全,由此引发的贸易冲突和军事争端给世界各国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为解决气候问题和不断爆发的国际冲突与矛盾,只有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排放、改善气候并深刻变革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才可行。即,“碳中和”理念深刻变革经济发展模式,使之从旧有化石能源体系转向清洁能源体系。能源转型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驱动力,纵观人类历史,每次能源转型都促成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第一次能源转型由煤炭主导,人类文明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能源转型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人类文明进入了“电气时代”并发展至“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的第三次能源转型将以清洁能源为主,推动人类文明进入以清洁、无碳、智能、高效为核心的“绿色智能时代”。

二、“碳中和”目标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随着世界各国纷纷设立“碳中和”目标以及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再度开启新格局。“碳中和”已不仅是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危机及能源问题的主动作为,还是引起各国力量对比变化和国际关系调整的主要因素。在实现全球碳中和的进程中,合作与竞争并存,国家间的合作博弈主要体现在能源贸易布局、关键矿产资源控制、区域电力一体化部署和清洁能源核心技术研发等几个方面。

1.“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贸易布局变化

当前化石能源体系是世界格局的重要支撑,该体系下石油出口国获得了超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然而,随着全球脱碳节奏的加快,清洁能源将逐步取代化石能源,在能源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不难预见,在清洁能源主导的未来,新的国际能源贸易格局必将出现。从合作的角度来看,能源分布重心的转移意味着全新能源贸易联系的建立,贸易渠道和形式的多元化也会推动新的区域能源网络的形成。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油气时代遗留的政治因素仍会影响清洁能源体系下贸易伙伴的选择,新兴的能源出口国也会为了争夺话语权展开竞争。

此外,贸易格局的演变不仅体现在能源领域,还体现在跨国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中。低碳经济在未来会收获更多的国际资本青睐,全球供应链将在绿色转型中发生转移,低碳转型快速的经济体将获得强大的绿色贸易壁垒,与此相关的贸易摩擦也将层出不穷。

2.“碳中和”目标下的资源供求格局变化

清洁能源设备的开发需要大量钴、锂、锰、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的支持,但是此类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催生各国对原材料资源安全的担忧。随着全球能源体系转型步伐逐渐加快,清洁能源项目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攀升,为了自身的关键矿石资源安全,各国积极与资源国建立伙伴关系,全球原材料竞争日趋激烈。从合作的角度来看,资源供求格局的演变将催生新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关系,优化联盟国间的政策与产业沟通,促进新的原材料国际贸易规则的制订。多边合作关系下,有序发展的全球资源政治有望形成。从竞争的角度来看,资源争夺难以避免,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和领土争端将会被激化。

3.“碳中和”目标下的区域电力一体化趋势

电力供应的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是满足全球电力增长需求的大势所趋。“碳中和”背景下,各国均意识到跨国电力供应在成本把控、安全治理方面的优势,随着清洁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份额逐步提升,建成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的电力网络成为了各国优化配置、互补余缺的重要手段。从合作的角度来看,区域电力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各国形成区域共同体,电力的生产、输送、消费链条将构建国家间地缘依赖的关系,极大地降低能源转型成本,并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区域化进程中主导权的争夺会影响各国在合作集团中的话语权,不同区域电力共同体之间也会为了吸引国际投资展开竞争。

4.“碳中和”目标下的清洁能源核心技术革命

清洁能源的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持。从合作的角度来看,当前全球各国低碳技术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为例,美国、欧盟的资本投入力度和技术成熟度遥遥领先,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初步研发阶段。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研发进度,缩小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然而,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各国会严加保护其核心低碳技术带来的优势并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可以预见,谁能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率先突破,谁就能在清洁能源的部署上占得先机,并在后续的技术定价、授权转让和专利保护中获得红利。“碳中和”目标下,大国间将掀起新的技术革命。

三、响应世界潮流,我国参与“碳中和”的深远影响

对中国而言,发掘低碳经济潜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在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国际层面,目前全球形成的“碳中和”潮流未来必将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国若能够在“碳中和”潮流中取得相对领先优势,那么就能够极大提升国际地位及影响力,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国内层面,脱碳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可靠路径,也是中国经济从粗放式发展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之路。“碳中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转折点,“碳中和”对中国的未来具有重大战略影响意义。

1. 我国参与“碳中和”的国际影响意义

对中国而言,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中华复兴迈出的伟大一步,双碳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在“碳中和”实现进程中取得优势,意味着在未来的能源贸易和政治外交上获得话语权。纵观历史上两次能源革命,英国依靠蒸汽机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美国以内燃机为始发展石油、天然气能源,引领了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第三次清洁能源革命已然到来,中国有足够的信心在这一阶段引领世界,重构国际关系。中国清洁能源装备的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能源输送端和消费端也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未来的全球电力互联也将建立在中国超高压直流输变电的技术基础上。“碳中和”改革下,中国将作为国际中心塑造国际合作关系,引导国际资本流动。中国会有更多底气与发达国家竞争,提高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2. 我国参与“碳中和”的国内影响意义

2.1.“碳中和”与国内社会

“碳中和”将推动中国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重构社会经济系统。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国的经济生产模式将迎来自上而下的转型升级。未来,中国将以绿色为核心梳理政策框架,从技术研发、设备升级、质效把控等多个领域全面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同时,各产业间会以绿色为核心展开合作,在协同减排的过程中摸索转型路径。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将更精准的把握碳减排的形势,积累丰富的经验,构建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的内循环市场经济体系,发展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

2.2.“碳中和”与国内金融

2016年至今,绿色金融在中国飞速发展,并在2021年融入了“碳中和”的概念。绿色低碳是未来金融转型的一大方向,中国仍需在绿色金融道路上继续探索,逐步形成完善成熟的投融资模式和监管体系。2021年以来,中央不断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精准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领域。与此同时,绿色金融体系下新的产业分类标准、项目信息披露标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标准也在不断出台。中国争取在各个方面都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致力于通过应用统一的标准来消除金融壁垒,吸引更多优质的国际资金助力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2.3.“碳中和”与能源安全

“碳中和”的提出的背景,还与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息息相关。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如果忽略能源安全,将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十四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安全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而能源安全与独立是安全这一大范畴下重要的细分议题。

自1992年中国能源消费超过能源生产,能源供需缺口不断加大,能源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油气是最大的能源安全短板,主要体现在对外依存和运输通道安全。中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原油与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2019年底中国原油的进口依赖度高达72.67%,而天然气方面,2020年底的进口依存度高达43.49%。从短期内来看,在能源技术没有发生突破性变革的前提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纵深推进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由于资源禀赋的限制,中国的石油产量在近年来却呈现出稳中微降的态势。因此,短中期内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持续走高。天然气方面,随着城市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在“降煤增气”的空气污染治理背景下,天然气需求呈现快速增长。

除了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高之外,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还存在进口来源较为单一的问题。从石油进口来看,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源包括中东国家、非洲国家、俄罗斯以及中南美洲,石油进口占比均超过10%。目前来看,中东地区和非洲国家普遍存在政治不稳定,因此,中东地区和非洲国家的地缘政治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国石油进口的地缘政治风险。

能源进口来源通道安全隐患比较突出。除了进口来源地较为单一之外,中国能源进口还存在来源通道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的特征。石油进口来源通道分为海上运输通道和陆上运输通道,其中陆上运输通道包括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所占份额较少。海上运输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运输方式,主要包括中东航线、非洲航线、拉丁美洲航线以及东南亚航线等。经过的关键地理单元包括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莫桑比克海峡、巴拿马运河以及太平洋等,其中前两个地理单元是中国海上运输通道的重要风险来源。

2.4.“碳中和”与国内产业

“双碳”目标引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重塑产业格局。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长期以来以煤作为主力能源,传统化石能源行业在经济中占比较大。为了适应双碳目标下行业转型的需要,未来化石能源的占比要下降到合理水平,这就倒逼传统行业摸索平稳转型的方法路径,在节能减排上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生产设备、调整能源使用结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双碳”目标框架的约束下,未来能够存活的必须是低耗能、高效率的企业,因此企业必须改革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质量。通过向社会公开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绿色转型。当然,传统行业和企业的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碳中和”行动带来的碳减排金融工具极大地支持了市场主体的绿色低碳转型,为市场提供了融资便利。随着中国碳市场交易的开放,碳金融产品逐渐多样化,企业积极培养碳金融人才,这些元素的出现为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一些低碳转型较快的地区也将建立以”双碳”目标为核心的服务网络,为当地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在脱碳时代的市场竞争力。

3.“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经济新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面临新的深刻变化,给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生产函数发生变化。必须更多依靠技术创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发展生产力,过去依靠“人口红利”和投资拉动的模式难以持续。二是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增多。尤其生态环保的天花板、防风险的底线等各种行为约束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必须在多重约束下实现高质量发展,“螺蛳壳里做道场”。三是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

过去四十多年的时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年均GDP增速达到了9.4%左右,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过去四十多年高速增长,一方面可以由要素(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增长来解释。要素投入方面,我们经常提到“人口红利”,过去四十多年,大量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工业化过程中,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资本方面,中国也有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通过基建、房地产、土地等投资,形成了大量固定资产,再以这些资产为抵押品形成银行信贷,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社会信用扩张,加速了中国经济“货币化”和“资本化”程度,为中国经济提供了非常稀缺的资本要素。同时改革开放前三个十年,每一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基本上在4%以上。

与此同时,支持过去高增长的要素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人口方面,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迅速增长,人力资本得到改善。这一时期储蓄率高,资本积累率和回报率高,人口红利成为史无前例的经济高增长源泉。但2010年之后,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人口抚养比提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变量发生改变。目前我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截至2020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占13.5%。2010年至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趋势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还将进一步加深,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老龄化还将不断加快。虽然传统人口红利衰减,但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资源的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

其次,过去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尤其2008年以后,以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带来了诸多问题——经济增长中枢保持缓慢回落,但是政策刺激的边际效果在持续减弱,同时宏观杠杆率持续攀升、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等结构性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三大失衡,即实体经济供求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与其他实体经济失衡。在此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被提上日程。供给侧改革对经济运行和结构变化逐渐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粗放式生产和过剩产能受到严格规范和去化,环保限产成为工业生产端的重要影响变量,新经济发展则得到了国家重点政策支持。

支撑过去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逐渐弱化,而新的增长动能尚在培育中,导致最近10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出现明显下降,根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俏教授的测算,2010-2018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只有2.1%,这远低于再往前30年的超过4%的年增速。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回落,也意味着经济保持较高增速的难度也在增大。必须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我国以往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能源过快消耗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迫切需要转型到依靠知识、技术、治理提高效率、支撑增长的发展阶段。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尽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是符合自身发展利益的,更可形成国内低碳行动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良性互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在全球经济社会能源变革的大趋势下,有助于倒逼中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加快构建起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

与此同时,碳中和新带来的巨大的投资量,也将是经济新动能的来源,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在2021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强调,为了符合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规定,全球需要在205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大约为340亿吨),按IRENA测算结果可得出,2021-2050年内全球的总投资规模至少须约达131万亿美元之巨。我国目前碳排放规模大约为100亿吨,占全球比例约为30%,若IRENA测算正确,那么我国实现碳中和需要投资规模达255万亿元;其他的估测也都在百万亿级别。碳中和带来的巨量的投资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改变带来具体的变化。

此外,与“碳中和”推动下的经济绿色转型伴随着而来的是系统性创新。这个创新一个重要方面是科学技术创新,也是组织方式创新,包括如城市化在内的经济规划设计,包括整个社会的习惯、文化、理念等。也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四、 我国“双碳”目标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行动纲领

1. 我国“双碳”目标的发展历程

低碳经济、碳减排等概念已在中国发展了十数年。早在2007年7月,中国官方行动层面首次体现碳汇概念: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绿色碳基金成立。该基金致力于支持以增加森林储能为目的的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林业碳汇项目,标志着中国在碳汇事业和生物质能源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2009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了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此举彰显了我国长期碳减排的决心。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法国期间宣布,中国政府已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文件确定了中国到2030年实现的“碳达峰”的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为中国“碳中和”目标的设立跨出了关键一步。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至此,中国特色“双碳”目标正式提出,“30·60”双碳目标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承诺。

此后,我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巴黎和平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国际场合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的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2021年重点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这意味着碳减排相关举措正在加速落地,“双碳”理念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顶层布局。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2021年又被称为中国碳中和的元年。

2. 我国“双碳”目标的行动纲领

2021年3月份以来,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纲领“1+N”政策体系逐步确立。“1”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N”是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方案,包括能源绿色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等。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正式发布。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发布。“1+N”相关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径逐渐细化,明确了中国未来实现双碳目标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方案,彰显了中国强大的政策效率。

 

3.1.我国“双碳”的顶层设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主要目标、减碳路径措施及相关配套措施,为日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各重点领域及行业政策措施和行动提供政策支撑。

原则思路上,《意见》强调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五大原则。具体提到了鼓励主动率先碳达峰、节约能源资源、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安全降碳等内容,其中“安全降碳”表明了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抓住重点和主要矛盾点有序进行,在推进的过程中要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

目标设置上,《意见》将双碳实现目标分解为三个时间维度。第一个目标是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第二个目标是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个目标是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具体定量指标如下表所示:

 

具体措施上,《意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别进行阐述。

宏观上,为实现全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定性目标,《意见》从三个方面对如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给出了指导。其一,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其他规划的支撑保障作用,以及确保各级各类规划之间在双碳上的一致性。其二,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在区域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其三,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社会共识,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微观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见》从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碳汇、技术等方面提出减碳路径措施,从法律法规及监测体系、政策机制、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配套措施。具体来看:

能源行业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并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工业要深度调整产业结构,限制两高项目发展,制订高耗能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交通方面要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广节能低碳型智能交通工具。建筑业要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开展屋顶光伏建设等一系列行动。碳汇方面,我国需要稳定现有的土地固碳作用,并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技术方面,中国将强化基础研究前沿布局,研发推广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监测方面,我国要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在投融资领域,中国要不断完善投融资政策机制,发展绿色金融,完善财税改革政策。

 

3.2.重点领域及行业的“双碳”目标达成路径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是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在目标、原则、方向等方面与《意见》保持有机衔接的同时,更加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相关指标和任务更加细化、实化、具体化。有关部门和单位将根据《方案》部署制定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以及具体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各地区也将按照《方案》要求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此次《方案》对于重点领域及行业的“双碳”目标达成路径已有方向上的指引,基本与“N”中各项内容对应。

具体来说,“双碳”目标达成有两大类方法,共四个途径,一类是减少或控制碳排放,包括减碳与代碳,一类是增加或促进碳吸收,包括吸碳与固碳。《方案》内容涵盖了这四个途径:

 减碳(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例如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计划、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等,从节能降耗、产能置换、工业技改、循环利用等角度提出相应措施。后续内容将对部分工业领域减碳路径与产业格局演变进行分析。

 代碳(使用新能源来代替原有高碳能源的措施):例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等,从推动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提高终端电气化水平等角度提出相应措施。后续内容将对新能源发电、新能源车等行业进行详细研究。

 吸碳(生态系统碳汇):例如实施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即提高自然的碳汇能力。后续内容将对碳汇资产开发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 固碳(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将二氧化碳固定):例如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提及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技术。后续内容将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行业进行详细研究。

最后,除了以上四条路径,还值得关注的就是相关配套政策,例如碳交易市场等,对于目标达成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后续内容也将对碳交易市场进行详细研究。

综上,随着“双碳”逐步由部分国家呼吁转变为全球主要国家的目标,绿色低碳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解决环境问题的物理意义上,还体现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社会经济意义上。当前的气候治理中,“双碳”还被赋予了政治意义,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能源贸易布局和资源供求格局,以“双碳”为基础的合作与竞争直接影响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及各国对内、对外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走向。国际博弈背景下,中、美、欧等经济体都希望成为稳定大局的气候治理大国和国际体系大国。中国有望抓住“双碳”发展契机,重构经济社会系统、引领清洁能源发展、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实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政府将“双碳”目标纳入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确立“1+N”政策体系,接连出台《意见》和《方案》。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导下,明确了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降碳路径,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碳减排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并通过绿色转型合作、一带一路等方式参与国际气候治理。未来,“双碳”目标将指引中国搭建绿色低碳转型的现实路径,在这其中必将孕育着大量创新、创业和投资的机会。

 

]]>
https://www.carbonhrss.com/3327.html/feed 0
深圳市建筑碳排放原始数据与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项目 https://www.carbonhrss.com/3172.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3172.html#respond Thu, 30 Dec 2021 01:44:27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3172 参照国家和深圳市有关招标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中国远东国际招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采购代理机构)受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为采购人)委托实施采购,本项目2021年12月8日发布采购公告,定于2021年12月20日在深圳市福田区上步南路1001号锦峰大厦22楼进行开标和评审,2021年12月20日定标。现中标(成交)结果已经采购单位确认,特此公告如下:

一、项目编号:0722-216FE5528SZF-2

二、项目名称:深圳市建筑碳排放原始数据与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项目

三、中标信息

1.供应商名称:深圳博雅建筑智能有限公司

2.供应商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香莲花街道康欣社区北环大道7039号民华大厦1701

3.供应商电话:13510038611

4.中标金额:人民币叁拾叁万捌仟元整(¥338,000.00)

四、主要标的信息

1.名称:深圳市建筑碳排放原始数据与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项目

2.服务范围: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

3服务标准,服务要求:2020年12月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列入重点任务,我国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作为我国的先行示范区,建筑领域的碳减排相关工作已经成为深圳市的重点工作之一,为响应国家号召,需尽快开展相关国祚,理清建筑领域能耗相关情况及全市可再生能源利用资源情况,快速获取大量的历史基础数据,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做支撑。

4.服务期限:本项目服务期限为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具体以采购人的工作安排为准。如遇特殊情况,经采购人和中标供应商协商后服务期限可适当延长。

五、评审专家名单: 裴廷权、钟澄、朱仕学、徐业青、陈天予

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

参照深圳(国家)有关招标代理服务费的标准计收,

计:人民币伍仟零柒拾元整(¥5,070.00)

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日。

八、其他补充事宜

1.投标人名称、报价及资格响应情况:

序号 投标人名称 资格响应文件 投标总价

(人民币/元)

1 深圳博雅建筑智能有限公司 1)营业执照(或注册登记的证明文件)或登记证书;2)税务登记证;3)法人代表证明书;4)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5)政府采购投标及履约承诺函;6)投标报价;7)招标代理服务费承诺书。                                                            结论:资格核查通过。 ¥338,000.00
2 深圳市深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1)营业执照(或注册登记的证明文件)或登记证书;2)税务登记证;3)法人代表证明书;4)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5)政府采购投标及履约承诺函;6)投标报价;7)招标代理服务费承诺书。                                                           结论:资格核查通过。 ¥339,000.00
3 深圳市辰普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营业执照(或注册登记的证明文件)或登记证书;2)税务登记证;3)法人代表证明书;4)法人授权委托证明书;5)政府采购投标及履约承诺函;6)投标报价;7)招标代理服务费承诺书。                                                            结论:资格核查通过。 ¥340,000.00

2.候选中标供应商有:

1)深圳博雅建筑智能有限公司

2)深圳市深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

地    址: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振兴路1号南楼二、三、四层

联 系 人:陈工

电    话:0755-23946295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国远东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深圳市福田区上步南路1001号锦峰大厦22楼

联 系 人:杜工

电    话:0755-82078819、82077364转101

传    真:0755-82077519

邮    箱:info@zgyd11.com、dept2@zgyd11.com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凌工、王工

电     话:0755-82077536转129、103

十、附件

深圳市建筑碳排放原始数据与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项目-碳中和人才平台

中国远东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20211228

]]>
https://www.carbonhrss.com/3172.html/feed 0
三明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采购项目采购公告 https://www.carbonhrss.com/3117.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3117.html#respond Sun, 19 Dec 2021 08:57:51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3117 三明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采购项目采购公告

项目编号:[350400]YG[CS]2021006 发布时间: 2021-12-17 11:11

三明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采购项目
竞争性磋商公告

项目概况
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三明市阳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350400]YG[CS]2021006三明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采购项目组织竞争性磋商,现欢迎国内合格的供应商前来参加。
三明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免费申请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1-12-28 09:00(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350400]YG[CS]2021006
项目名称:三明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采购项目
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800000元

包1:
合同包预算金额:800000元
磋商保证金:16000元
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

品目号 品目编码及品目名称 采购标的 数量(单位) 允许进口 简要需求或要求 品目预算(元)
1-1 C160301-大气污染治理服务 大气污染治理服务 1(个) (1)要按照国家、福建省及三明市相关工作要求,梳理我市碳排放总量及排放源构成,分析我市碳排放总量的历史变化趋势及规律。(2)基于我市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综合分析我市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碳排放强度目标、能耗“双控”目标等相关目标,科学研判我市排放趋势,综合考虑确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3)识别我市碳排放达峰的重点领域及行业,研究提出我市达峰路径选择,并将峰值目标分解落实到重点领域及行业。(4)形成《三明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800000

合同履行期限: 按招标文件要求
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包1
(1)明细:1    描述:单位负责人参加投标时需随身携带(手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营业执照复印件,授权代表参加投标时需随身携带(手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单位负责人授权书原件(附单位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及被授权人身份证复印件)以便现场核查。电子响应文件中的本授权书(若有)应为原件的扫描件。
(如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对联合体应提出相关资格要求;如属于特定行业项目,供应商应当具备特定行业法定准入要求。)
三、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小型、微型企业符合财政部、工信部文件(财库〔2020〕46号),适用于(本项目)。监狱企业,适用于(本项目)。促进残疾人就业 ,适用于(本项目)。信用记录,适用于(本项目),按照下列规定执行:(1)投标人应在(填写招标文件要求的截止时点)前分别通过“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查询并打印相应的信用记录(以下简称:“投标人提供的查询结果”),投标人提供的查询结果应为其通过上述网站获取的信用信息查询结果原始页面的打印件(或截图)。(2)查询结果的审查:①由资格审查小组通过上述网站查询并打印投标人信用记录(以下简称:“资格审查小组的查询结果”)。②投标人提供的查询结果与资格审查小组的查询结果不一致的,以资格审查小组的查询结果为准。③因上述网站原因导致资格审查小组无法查询投标人信用记录的(资格审查小组应将通过上述网站查询投标人信用记录时的原始页面打印后随采购文件一并存档),以投标人提供的查询结果为准。④查询结果存在投标人应被拒绝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相关信息的,其资格审查不合格。

四、获取采购文件
时间:2021-12-17至2021-12-24 23:59(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每天上午00:00:00至11:59:59,下午12:00:00至23:59: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招标文件随同本项目招标公告一并发布;投标人应先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注册会员,再通过会员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下载招标文件(请根据项目所在地,登录对应的(省本级/市级/区县))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操作),否则投标将被拒绝。
方式:在线获取
售价:免费

五、响应文件提交

截止时间:2021-12-28 09:00(北京时间)(从磋商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供应商提交首次响应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10日;从谈判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供应商提交首次响应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从询价通知书开始发出之日起至供应商提交响应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
地点: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东新二路梅岭新村34幢工会大厦8楼开标室

 

六、开启(竞争性磋商方式必须填写)
时间:2021-12-28 09:00(北京时间)
地点: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东新二路梅岭新村34幢工会大厦8楼开标室

 

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

八、其他补充事宜

九、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    址:三明市三元区双园新村50幢15层
联系方式:1385088597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
名    称:三明市阳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三明市梅列区东新二路梅岭新村34幢工会大厦810室
联系方式:0598-8236287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小胡
电   话:0598-8236287
网址:zfcg.czt.fujian.gov.cn
开户名:三明市阳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三明市阳光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2021-12-17

 

 

 

三明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采购项目附件

]]>
https://www.carbonhrss.com/3117.html/feed 0
企业如何实现供应链碳中和目标? https://www.carbonhrss.com/3070.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3070.html#respond Thu, 09 Dec 2021 07:30:55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3070 前言: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对供应链所产生的的商流和物流等部分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达到企业提质增效的效果。然而,供应链管理中的部分环节,如制造、加工和运输等会产生显著的碳排放量。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数据显示,食品、建筑、时尚、快速消费品、电子产品、汽车、专业服务和货运八条供应链的碳排放占全球排放量的50%以上。双碳背景下,企业应提高对供应链环节碳排放情况的认知,加强供应链碳排放管理,以实现企业供应链碳中和目标。

一、企业供应链探索碳中和发展路径的重要性

(一)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企业供应链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企业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在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通过了《关于建立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的倡议》,决定在APEC范围内共同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并在中国天津建立首个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示范中心,并鼓励其他经济体建立示范中心,积极推进相关工作[1]。2016 年联合国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将“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作为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并在子目标中提出,减少生产和供应链的粮食损失。 2020年9月,欧盟成立了欧洲原料联盟,致力于确保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地获取原材料。随着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进,国家将越来越重视企业供应链产生的环境影响,这也将对企业供应链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二)减碳发展与低碳转型的宏观政策背景相契合

供应链低碳发展是碳中和背景下低碳政策的重要要求。在国际层面,为应对气候变化,197个国家于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届会议上通过了《巴黎协定》,旨在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以内。2021年11月1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6th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在英国开幕,缔约方将就加速实现《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设定的目标进行进一步讨论。在国内层面,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1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标准中规定了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参照标准,并在实施与控制中提出“收集本企业及供应商的温室气体排放等信息”[2]。因此,作为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供应链减碳发展与低碳转型的宏观政策背景相契合。

企业如何实现供应链碳中和目标?-碳中和人才平台

(三)构建绿色供应链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色供应链包括从供应端、物流端和消费端为一体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将对传统供应链管理运作方式产生重大变革,也给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在成本管理方面,构建绿色供应链可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原材料浪费、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并且高效增加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在产品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结合低碳理念丰富企业产品组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品牌形象方面,建立绿色供应链有助于企业打造新的低碳企业文化,满足社会对低碳企业的需求,创造企业价值,维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活力。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构建绿色供应链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绿色供应链是企业ESG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践行ESG理念的重要环节,而降低供应链环境影响,发展绿色供应链是当今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全球ESG标准组织和监管组织对企业的要求之一。举例而言,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发布的可持续报告标准在供应商社会层面的评估(GRI414)中,将供应链中的社会负面影响及采取的措施(G414-2)作为企业披露指标之一。香港联合交易所在发布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中,要求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层面B5)部分披露有关识别供应链每个环节的环境及社会风险的惯例,以及相关执行及监察方法(关键绩效指标B5.3)。2015年,我国社会责任绩效分类指引(GB-T36002-2015)国家标准中,要求企业“鼓励供应商在其产品中采用更可持续的技术和工艺而在本组织中对此类产品使用比例的逐步提高(H-4-9)”。因此,减少供应链碳排放,发展绿色供应链,也是企业践行ESG理念,遵守监管要求,提升国际市场认可度的重要举措。

二、企业供应链碳中和路径分析

(一)“碳足迹”视角下,供应链碳中和路径探索

碳足迹是指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产生的温室气体总量,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碳排放水平并识别关键排放因子。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碳足迹”状况,在战略层面上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举例而言,作为我国能源头部企业,国家电投率先提出2023年在国内实现“碳达峰”的工作目标,全面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产品层面,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nalysis,LCA)是衡量产品碳排放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企业识别产品生产到回收,包括原料提取、制造、分配和运输、使用和维护与处置和回收等不同阶段的碳排放水平,以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

(二)结合新兴科技,寻求优质解决方案

低碳技术是企业减排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政策鼓励的重点发展方向。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实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包括建立国家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中心,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等。举例而言,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发展上,我国与多个国家开展了合作项目,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以及西安热工研究院(TPRI)联合建设,对华能北京高碑店热电厂进行碳捕集改造,设计CO2回收率大于85%,年回收CO2能力为3000吨,为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意义[7]。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大型发电厂等排放源收集起来,输送到一个封存地点,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可以作为大规模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之一,在减排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8]。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预测,到 2050 年,使用CCS技术所减少的碳排放量将占总减少量的五分之一,仅次于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带的减排。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高碳企业如发电行业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亟需减碳以支持企业低碳转型,而新兴科技是企业低碳发展的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随着国家政策支持,未来企业将有更多机会供应链管理中运用低碳科技。

(三)优化生产运营机制,提升碳减排效益

企业优化生产运营机制,如能效提升可以实现减排的同时降低能耗,从而达到实现减排效益的成果。我国从国家层面不断推进减排效益实现,在我国五年规划中,将碳排放强度(指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了18.8%,比2005年降低48.4%,超过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40%-45%的目标,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9]。在企业层面,企业在生产运营阶段通过运用循环经济、3R(Reduce,Reuse,Recycle)理念和工业生态(Industrial Ecology)等理念,降低原材料消耗并提高企业生产协同性,以在降低环境影响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举例而言,2017年,京东物流联合九家品牌共同发起绿色供应链行动(青流计划),通过京东物流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探索在包装等多个环节实现低碳环保。在循环包装方面,至2020年底,京东青流箱、循环生鲜保温箱累计循环使用约1.6亿次,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10]。

三、案例解析:企业供应链碳中和路径分析

(一)联想集团

相比较传统高耗能行业,科技企业虽然不是单点耗电最高、环境污染巨大的行业,但却是供应链较长、产品特性复杂、使用范围较广、使用时间较长、总体耗电量大的行业。根据数据显示,随着全球ICT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ICT 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将会从2007 年的 1%-1.6%,增长到2040 年的 14% 以上。因此,碳中和发展的宏观背景下,ICT产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打造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体系,引导和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实现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在供应链管理上,Gartner公布了2021年全球供应链25强最新排名,联想集团位居第16名,是中国唯一上榜的高科技制造企业,展现出联想集团低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效。在供应链低碳转型建设上,联想集团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拓宽供应链减排维度、以供应链减排为目标、从本土采购和建立供应商审计机制等方式入手,充分运用低碳科技促进提质增效,具有显著借鉴意义。

设立科学的减碳目标。在集团层面,联想设立了基于科学的减排目标,并得到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认证,探索不晚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net-zero)。其中,联想根据《巴黎协定》 (Paris Agreement)的长远目标来设定范围1和范围2的减排目标,以符合当下全球科学实践。在绩效考核方面,联想提出了2025/26财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上升至集团关键绩效指标考核(KPIs)的高度。联想计划在2025/26财年将全球运营活动的90%电力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全球供应链的1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是考察供应商环境表现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降低供应链环境影响的必要手段。在2020和2021财年报告期内,联想集团对占采购额50%以上的60家供应商进行了生产制造端RBA审计,以持续检测供应商的环境风险和气候风险(如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最大化降低环境和气候风险事件。除此以外,联想致力于建立责任采购标准,向生产采购供应商和ODM供应商推广低碳转型,推动供应商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并做出承诺。联想每年在产品报废管理、供应商环境表现、运输环节温室气体排放等多维度制定了供应商管理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联想每年要求主要供应商通过责任商业联盟(RBA)或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的报告方法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打造生命周期的绿色产品、绿色制造体系。在供应链上游,联想运用本地采购的方式,并与本土供应商(运营地点与联想重要运营地区在同一个国家的供应商)合作,减低供应链碳排放,同时提高当地社区的就业和经济水平。在供应链下游,联想物流预期于2029/30财年将上游运输和配送所产生的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少25%(相对于2018/19财年的基准)。联想在合同中要求物流合作方在采购流程中报告碳排放和减排情况,并参与由智慧货运中心、亚洲绿色货运组织、美国环保局SmartWay等组织管理的全球或区域性项目。在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管理方面,联想向主要市场的消费者和企业提供回收项目(PTB),并在世界各地为消费者及商业客户提供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管理(PELM)服务,以降低资源消耗。

发展低碳科技,促进提质增效。在生产技术上,联想在个人电脑生产制造基地联宝工厂推广使用的新型低温锡膏技术(LTS),旨在降低电子产品制造业的高热量、高能量、高排放影响。目前低温锡膏已经实现在PC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可节省高达35%的碳排放,实现年度节约碳排放1087吨。联想同时将这项技术扩展到子模块供应商的内存和指纹读取器模块等部件,将对应的4条生产线转换为新型低温锡膏工艺生产线。截至2020/21财年,公司已售出2,270万台采用新型低温锡膏工艺制造的笔记本电脑,成功减少4,740公吨二氧化碳排放。在包装技术上,联想的包装研发团队利用竹浆等植物性纤维通过热压成型的工艺,取代传统的塑料缓冲。目前,联想所有ThinkPad系列产品的包装全部采用100%再生料或竹纤维做缓冲物料,实现运输过程二氧化碳减排6.7%。在系统管理上,联想自主研发的先进的生产调度系统LAPS(Lenovo advanced production scheduling system),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线闲置等方式,在目前每年3,000多万笔记本电脑的生产量下,每年节省超过2,696兆瓦时的电力,减少2,000多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苹果(Apple)

作为世界科技巨头,苹果公司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外部供应商的产品制造环节。因此,苹果公司致力于降低供应链碳排放,2020年7月,苹果公司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整个业务和供应链的碳中和目标;到 2030 年,苹果公司的整个制造供应链转型为100% 使用可再生电力。除了树立积极的低碳转型目标外,苹果公司将循环经济理念纳入供应链管理,运用3R(Reuse,Reduce,Recycle)方式降低供应链产生的碳排放。除此以外,苹果公司还利用绿色金融工具,为供应商清洁能源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循环供应链。苹果公司在打造循环供应链上从包括采购和效率、产品使用寿命和产品报废的三个方面入手。在采购和效率上,苹果公司积极寻找负责任的解决方案,为产品和包装采购循环利用和可再生材料,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在产品使用寿命上,苹果公司设计经久耐用的产品,发挥软件的功能来扩展产品性能,支持提供维修服务的庞大网络,减少原材料消耗。在产品报废上,苹果公司加强产品收集和重复使用,在回收方面进行创新,将旧设备用作未来的原材料来源。根据苹果公司的供应商报告,苹果公司 2019 年出货的产品中,有 10%的材料来自循环利用或可再生来源,并有三分之一获得第三方认证。在2019年发布的四款产品中,有 17% 的材料来自循环利用和可再生材料,配备视网膜显示屏的MacBook Air 的再生材料占比高达40% 。

绿色金融支持企业低碳发展。在绿色债券发行发行方面,Apple 所发行的绿色债券额度在私营企业中名列前茅。2020年度,Apple 出资支持 17 个绿色债券项目,每年可减少 92.1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些项目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 1200 兆瓦的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基金方面,苹果于2018年成立中国清洁能源基金,帮助供应商获得可再生电力。截至2020年5月,该基金已经在中国投资了三座风电场,可提供总计134MW电力。苹果表示,到2022年该基金预计募集来自10家供应商和苹果自己的近3亿美元,在中国投资和开发总计1千兆瓦可再生电力的清洁能源项目,为供应商实现可再生电力承诺提供支持[11]。

四、相关建议

(一)借助绿色金融工具加速供应链低碳转型

绿色金融工具是针对企业绿色产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可以缓解企业绿色项目的现金流压力,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绿色信贷为例,供应链绿色融资可以有效压缩企业账期,不仅可以给予企业中短期流贷搭配,缓解公司资金压力,而且能够通过产品组合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上游供应商应收账款及时回款,确保项目正常运行。在市场层面,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蓬勃发展,以我国绿色债券为例,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产品种类多样化发展,整体市场对发行人较为友好。2020年,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规模达2,786.62亿元,同期非贴标绿色债券市场投向绿色产业规模达1.67万亿(同比增长近三倍),债券市场对于绿色产业的整体支持仍保持高位[12]。在政策层面,我国地方政府对绿色金融发展关注度较高,多个地区已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企业绿色融资。我国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均已出台多项绿色信贷担保、绿色债券贴息或补助等优惠性政策,在非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如江苏省也已出台绿色金融优惠政策。因此,建议企业积极运用绿色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流向供应链中的绿色环节,加速供应链低碳转型。

(二)将循环经济理念纳入供应链管理

将循环经济理念纳入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原材料消耗,从而加工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还可以实现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管理协同水平显著提高和产业链合作可持续降本增效。循环经济理念倡导企业打破“原材料-产品-废弃物”的生产模式,转向“原材料-产品-回收-再利用”的循环发展,从而降低企业资源消耗和生产加工的碳排放。在政策层面,200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产品回收和废弃等做出相应规定,并鼓励通过以旧换新、押金等方式回收废物。在市场层面,多家企业建立产品回收、资源再利用等管理体系,有效将循环经济理念纳入供应链管理。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依托长单模式、包供包销模式整合产业链,加强供应链上下游管理协同水平,并创新互联网物流模式,实现可持续降本增效的效果。

(三)建立供应商气候风险评估体系

供应商气候风险将对企业原材料供应和生产需求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he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的报告,企业气候风险包括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对于企业供应链而言,转型风险包括供应链上下游遭遇政策、法律、技术和市场变化,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财务和声誉风险;物理风险包括供应商资产的直接损害和供应链中断的造成的相关影响,导致原材料短缺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建立供应商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对供应商气候风险进行阶段审计,以有效识别和评估供应链中的重大气候风险事件,提高企业供应链气候韧性,保障日常生产和实现供应链低碳发展。

[1] http://cn.apecgsc.org/uup/soft/160129/1-160129142432.pdf

[2] GB/T 33635—2017《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

[3] 《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http://www.gov.cn/xinwen/2014-12/29/content_2797853.htm

[4]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http://www.cqjnw.org/article.php?id=7269

[5] 《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2018年)》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0/13/content_5231524.htm

[6] h《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003/t20200317_1223470.html

[7] https://www.sohu.com/a/360117465_120469235

[8] 王萍, 王炳才. 我国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发展概况[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6, 36(004):57-63.

[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775731582450251&wfr=spider&for=pc

[10] https://www.jdl.cn/plan/

[11] Apple环境进展报告,Apple,2020,https://www.apple.com.cn/environment/pdf/Apple_Environmental_Progress_Report_2020.pdf

[12]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2020年度分析简报 . http://iigf.cufe.edu.cn/info/1012/3676.htm

(本文作者介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讲座教授,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室负责人)

]]>
https://www.carbonhrss.com/3070.html/feed 0
【中标】贵州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研究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https://www.carbonhrss.com/2761.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2761.html#respond Thu, 18 Nov 2021 14:25:56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2761 序号 中标供应商 中标供应商地址 主要中标内容 中标金额(元) 1 杭州超腾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市滨江区江虹路 1750 号信雅达国际创意中心1幢1904-1906室 项目名称:贵州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研究;1、项目:研究制定贵州省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单位:项;数量:1;单价:1280000.00元;金额(元):1280000.00;等......报价总报价合计:? 2480000.00 元 2480000 ]]> https://www.carbonhrss.com/2761.html/feed 0 【成交公告】贵州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研究中标(成交)公告 https://www.carbonhrss.com/2728.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2728.html#respond Wed, 17 Nov 2021 04:47:30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2728 一、项目信息

    • 项目名称: 贵州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研究
    • 项目编号: YGZC-GKZB-2021-036
    • 项目序列号:S5200100000000921001
    •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二、中标(成交)信息

序号 中标供应商 中标供应商地址 主要中标内容 中标金额(元)
1 杭州超腾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市滨江区江虹路 1750 号信雅达国际创意中心1幢1904-1906室 项目名称:贵州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研究;1、项目:研究制定贵州省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单位:项;数量:1;单价:1280000.00元;金额(元):1280000.00;等......报价总报价合计:¥ 2480000.00 元 2480000
    • PPP项目:

三、公告期限

    • 时间:2021-11-17 2021-11-18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四、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

    • 收费标准: 代理机构参考国家发改委发改办价格[2003]857 号、黔价房【2011】69 号等文件规定,向中标服务商收取代理服务费。
    • 收费金额 3.5万元

五、其他补充事宜

    • 采购日期: 2021-10-21
    • 定标日期: 2021-11-16
    • 评审时间: 2021-11-15
    • 评审地点: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 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 郭全立、毛更生、骆功奇、钟羽、采购人代表(张莉)
    • 公告媒体: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贵州省政府采购网
    • 项目用途、简要技术要求及合同履行日期: 贵州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其余详见采购文件
    • 书面推荐供应商参加采购活动的采购人和评审专家推荐意见(如有): 

六、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 1、采购人信息
    • 名         称: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项目联系人:李冰
    • 地         址:观山湖区林城西路盘江集团A座
    • 联系方式:0851-85868952
    • 2、代理机构信息(如有)
    • 代理全称:贵州阳光致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 名         称:谭璐瑶
    •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国际中心1号3120
    • 联系方式:17308500021
    • 3、项目联系方式
    • 联  系  人:谭璐瑶
    • 电         话:17308500021

七、附件(PDF格式、除采购文件外还要上传主要中标标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服务要求)

]]>
https://www.carbonhrss.com/2728.html/feed 0
【招标】营口市生态环境局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招标公告 https://www.carbonhrss.com/2684.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2684.html#respond Sat, 13 Nov 2021 08:24:36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2684 项目概况
营口市生态环境局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辽宁政府采购网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12月03日13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jh21-210800-02882
项目名称:营口市生态环境局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研究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
预算金额:180万元
最高限价(如有):180万元
采购需求:编制营口市生态环境局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
合同履行期限: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合同内容并交付成果
需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内容:落实中小微企业、监狱企业、残疾人就业、脱贫攻坚等政府采购政策
所属行业:技术服务业
本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供应商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
三、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须知
参加辽宁省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未进入辽宁省政府采购供应商库的,请详阅辽宁政府采购网“首页—政策法规”中公布的“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的相关规定,及时办理入库登记手续。填写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联系人等简要信息,由系统自动开通账号后,即可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具体规定详见《关于进一步优化辽宁省政府采购供应商入库程序的通知》(辽财采函〔2020〕198号)。
四、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1年11月12日至2021年11月18日,每天上午08:30至11:30,下午13:30至16: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辽宁政府采购网
方式:线上
售价:免费
五、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1年12月03日13点30分(北京时间)
地点:电子投标文件上传至辽宁政府采购网,电子加密文件递交至营口市审批技术审查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第一开标室。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七、质疑与投诉
供应商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代理机构或采购人提出质疑。
1、接收质疑函方式:书面纸质质疑函
2、质疑函内容、格式:应符合《政府采购质疑和投诉办法》相关规定和财政部制定的《政府采购质疑函范本》格式,详见辽宁政府采购网。
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答复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向本级财政部门提起投诉。
八、其他补充事宜
1.供应商须及时办理ca数字证书,否则应自行承担无法正常参与项目的一切后果。供应商应详阅辽宁政府采购网首页“办事指南”中的“辽宁政府采购网关于办理ca数字证书的操作手册”和“辽宁政府采购网新版系统供应商操作手册”,具体规定详见《关于启用政府采购数字认证和电子招投标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辽财采【2020】298号)。
2.备份文件与电子评审系统中上传的投标(响应)文件内容、格式等应保持一致,并按采购文件要求进行签字、盖章。
3.参加招标会议时供应商需自行携带笔记本电脑及解密设备进行解密,采购代理机构不提供解密设备及解密环节的相关服务,供应商解密时长原则上不超过30分钟,如因系统原因,可酌情延长解密时长。
九、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
https://www.carbonhrss.com/2684.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