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 – 碳中和人才平台 https://www.carbonhrss.com 领先的碳中和人才服务平台 Tue, 30 Jan 2024 06:37:23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零碳园区光储智能微网投资收益测算模型 https://www.carbonhrss.com/8455.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8455.html#respond Tue, 30 Jan 2024 06:36:37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8455 零碳园区光储智能微网投资收益测算模型

零碳园区光储智能微网投资收益测算模型-碳中和人才平台

]]>
https://www.carbonhrss.com/8455.html/feed 0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 https://www.carbonhrss.com/8341.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8341.html#respond Sun, 28 Jan 2024 14:33:17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8341 目前,我国工业园区对全国经济贡献大概是30%,但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是66%左右,工业碳排放占中国总碳排放的68%。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以前,单个企业的净零排放,无外乎是某个产品,一家企业的脱碳,但是如果放在整个园区角度实现零碳,则是一片区域,多家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都可以实现净零排放,这解决了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也解决了企业因为拿不到能耗指标而限电限产,以及因为脱碳不达标拿不到订单的烦恼。在“能耗双控”的政策下,高耗能产业和地区需转变发展观念,降低对化石能源和高碳发展路径的依赖,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一方面大力发展节能,一方面多采用绿色能源。为此,很多地方、企业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希望推动区域经济低碳发展或赋能行业。

很多地方、行业机构也组织编制了碳中和园区的相关标准:

《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

2022年1月24日,由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组织编制的《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全面梳理分析了零碳智慧园区发展的内涵、架构、核心场景和建设路径,分享了国内外典型案例,对未来零碳智慧园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零碳工厂评价规范》2022年6月1日,由中国节能协会归口管理的《零碳工厂评价规范》(T/CECA-G 0171-2022)团体标准整正式发布实施。成为全球首个“零碳工厂”完整、可量化的建设标准和评价细则。为解决企业零碳工厂建设的痛点,填补标准上的空白。本标准在温室气体核算要求上参考国际标准ISO 14064-1:2018以及企业温室气体议定书(GHG Protocol),考虑了范围三间接排放的核算,从而科学地将零碳工厂分为Ⅰ型及Ⅱ型两种类型,其中Ⅰ型零碳工厂针对范围1、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实施零碳工厂策略;Ⅱ型零碳工厂针对范围1、范围2、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实施零碳工厂策略。这样的分类顺应国际标准的发展以及科学碳目标SBTi、CDP碳披露等国际有影响力的机构的要求,具有前瞻性,并适用于全行业制造型企业。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上海市低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上海市低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方案就如何在全市范围内创建完成一批高质量的低碳发展实践区(含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和低碳社区(含近零碳排放社区)提出了目标、申报要求、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

并创新性的列出了各类低碳示范创建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建议,对零碳园区和零碳社区怎么评价,进行了方法学上的建议,特别具有参考价值,再一次为上海工作的细致点赞。

明确了碳排放的领域主要来自建筑和产业、交通、市政路灯、碳汇,数据来源,计算方案都进行了明确,具有强参考性。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全球能源转型及零碳发展白皮书 》2021年华为与德勤(中国)联合编写《全球能源转型及零碳发展白皮书 》,零碳智慧能源体系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愿景,也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维护世界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该白皮书以未来能源规划的形式,明晰零碳智慧能 源体系的目标、蓝图、特征、核心能力和发展路径。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下载上述文件请访问联盟官方网站www.greendev.org.cn,更多政策和文献免费下载

 

格力+龙源,瞄准零碳园区

ECO-NETDZ

 

 

2021年10月18日,格力电器及国创联能与伙伴合作建设的“零碳+直流”园区项目——杭州亚运低碳氢电耦合应用示范项目启动建设,这也是融合柔性直流、氢电耦合、多能互补的“零碳”绿色园区。项目投产后,园区可利用光伏与电网谷电制备氢气和氧气,最大供氢量每天可达到200公斤,供园区内氢燃料大巴车和物流车使用,氧气供空调生产焊接助燃,系统运行产生的余热可供高温注塑使用,每年可为园区节约生产投入成本约256万元。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杭州亚运低碳氢电耦合应用示范项目规划图
龙源电力在“零碳园区”也有动作,今年1月,“龙源电力蒙东龙源科左后旗'零碳园区'规划方案编制服务项目询价采购”发布。项目要求按2021年10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自治区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示范工程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根据其申报要求,编制实施方案。龙源电力,A+H新能源上市企业。格力电器,家电巨头,旗下拥有储能控股公司——银隆新能源,且格力电器对新能源一直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本次龙源+格力的组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在零碳园区的合作尤其值得期待。

 

 

10个零碳智慧园区落地案例

ECO-NETDZ

 

 

01 海信江门零碳智慧园区
海信(广东)信息产业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是集多媒体、家电、通信以及相关配套产业链产品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制造型工业园区。海信江门园区主要通过能源转型以及应用转型推进园区低碳化改造和产业升级,打造零碳智慧园区。在能源转型方面,园区搭建能源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节能实现智慧能源管理。在应用转型方面,园区一方面通过打造零碳建筑,对空调通风、集中供暖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实施生产过程节能措施,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造零碳生产,降低单位生产值的能源消耗,实现园区绿色发展。

 

 

02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位于蒙苏经济开发区江苏产业园,拥有丰富的能源、化工、建材等资源。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基于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智能电网系统,推动能源转型,构建以“风光氢储车”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同时,配合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零碳产业及电解铝、绿氢制钢、绿色化工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构建以零碳能源为基础的“零碳新工业”创新体系。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鄂尔多斯远景零碳产业园效果图
园区中80%的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基于智能物联网的优化,将会通过“在电力生产过多时出售给电网,需要时从电网取回”的合作模式,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目前,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建成一座占地面积约400亩、一期10GWh产能的现代化动力电池工厂,根据规划,二期总产能将提高到20GWh,每年将为超过3万台电动重卡提供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耐久性和高性价比的动力电池,还可为风光储应用提供超10GWh储能电池,支持风光储氢等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大规模降低电力成本。

 

 

03 青岛中德生态园
青岛中德生态园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拓展区29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是由中德两国政府建设的首个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中德生态园围绕生态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低碳产业的配置和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三大领域”,建立零碳试验区指标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城融合型零碳社区建设模式,力争率先打造零碳试验区、碳中和灯塔基地。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园区通过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同时打造零碳建筑,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和装配式建筑,实现100%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此外,推进园区管控数字化转型,建设零碳操作系统,实现数据支撑园区碳排放监测和管理。其中在用能耗能方面,中德生态园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青岛市首个“非煤化”试点区域之一,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并实施泛能网技术,运行山东省首例泛能网联网,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16兆瓦,供能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另外,中德生态园打造“智能绿塔”模式,采用新型太阳能光伏板作为外层幕墙,通过光伏电池板的使用,为建筑及其用户的用电需求提供支持,将获取的能量暂时保存在建筑内的高效锂离子电池中,平衡社区内的载荷电流,减轻国家电网的顶峰负荷。

 

 

04 重庆AI city园区
重庆AI city园区主要通过打造零碳建筑推动园区应用转型,实现园区能源自给,减少园区碳排放。此外,园区构建“智能大脑”,推动园区管控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智慧化节能化管理运营,并刷新“最完整的5G城市智能生态、首个机器人友好园区、最大的步入式屋顶花园、碳中和低能耗社区”等多项纪录。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重庆AI city园区效果图
重庆AI city园区通过在建筑之间分散式部署智慧杆塔、智能座椅,在建筑屋顶铺设光伏,实现园区能源自给,从而减少建筑碳排放。智慧杆塔集智能照明、环境监测、绿色能源、设施监管等功能于一身。一方面自带光伏,能够执行公共智能照明并充当汽车充电桩、USB手机充电装置给园区用户电动汽车和手机充电,实现绿色能源供给,降低碳排放。另外,建筑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并铺设屋顶光伏,提升园区能源自给率。

 

 

05 中国石化
中国石化从勘探、开发、生产、储运、加工等多个方面推进生产制造型园区数字化转型。具体表现在,通过搭建一体化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生产运营业务协同、高效指挥,提升园区集约化、一体化生产管控能力。通过利用物联网、三维模型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对全厂污染排放点和职业危害监测点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和预警,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园区预测预警能力、本质安全环保水平显著提高。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架构图

 

 

06 上海桃浦智创城
桃浦智创城,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能源转型为辅,引领园区经济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方面,智创城基于自身先进的物联网平台,聚力打造集约、高效的智慧园区管理体系,推进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城市数字化建设,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更高质量发展;能源转型方面,智创城利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增强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效提高了园区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07 紫光萧山智能制造园区
紫光萧山智能制造园区位于萧山湘湖未来智造小镇启动区块,规划用地面积57.3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9.8万平米。紫光集团从能源转型、应用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三方面全面推进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双碳”路径。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紫光萧山智能制造园区设计理念
能源转型方面,推进光伏工程,并利用新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实现能源效益最大化;应用转型方面,对园区内的建筑、交通等方面系统梳理,全面推动零碳生产、零碳建筑、零碳交通等应用场景转型;数字化转型方面,紫光智造园区结合自身数字平台构建园区双碳数据底座,提供覆盖园区数据流、信息流、碳流的“多流”全链条服务,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4.0样板点,最终实现“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产品化。

 

 

08 华润百色田阳水泥生产园区
华润百色田阳水泥生产园区立足于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5G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型融合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建设5G专网为水泥行业提供定制化的网络能力,并结合定制化的数据中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过程视觉分析、数据采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危险区域巡检和AR远程维护等,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人为的安全隐患,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应用的商用步伐,打造生态智能化水泥制造企业。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华润百色田阳水泥生产园区整体解决方案示意图
09 甘肃省通渭县“零碳乡村”
甘肃省通渭县从能源转型和应用转型两方面打造“零碳乡村”。能源方面,通渭县作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引进正泰在平襄镇孟河村开展分布式光伏整村建设试点,建设“零碳乡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打造零碳清洁能源综合示范乡村;应用转型方面,通渭县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驱动零碳应用,为农民增加增收创收渠道,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零碳乡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孟河村年用电量的3-4倍,25年内可节约标准煤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44吨,助力实现孟河村的碳中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零碳乡村”。该示范项目包括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共建屋顶光伏和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三部分,总装机1357千瓦,总投资约600万元。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其中,利用农户屋顶和庭院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100户1121千瓦、利用孟河村村委会和“陇上孟河”电商办公用房以及徐川初级中学屋顶安装公建屋顶光伏电站212千瓦、在村民活动广场建设BIPV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24千瓦并配套建设充电桩和储能设施。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绿电223万度,前20年每年为孟河村群众增加收入5.3万元,25年可增收400万元,20年合同期满后,光伏电站免费移交给农户继续发挥效益,让孟河村源源不断释放“阳光红利",实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10 柏林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
柏林欧瑞府零碳科技园位于柏林市区西南方位,占地5.5公顷,有25幢建筑,150家创新型企业,近3500人入驻。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作为欧洲的首个零碳智慧园区,以能源转型赋能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实现了从百年前的煤气厂向零碳智慧园区转变,2014年就实现了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的2050年二氧化碳减排的气候保护目标。园区内的水塔咖啡馆,配备了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利用小型热电联供能源中心完成供暖、制冷和供电,由勃兰登堡州农业垃圾制成的沼气,通过天然气管网输送到园区能源中心,每年可燃烧发电2兆瓦时,足以满足1300户家庭用电需求。发电余热则能将水加热至90摄氏度,通过2.5公里的供热管线满足园区取暖需求。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园区中心的电动车充电站,通过在顶棚上覆盖光伏板,产生了清洁电力,再改造成集分布式供能、本地用能、能源存储于一体的智能电网系统,为园区170余个电动车充电桩提供能源。同时,高达1.9兆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由奥迪公司回收的二手汽车电池组成,实现了资源可持续利用。
零碳园区、工厂如何界定与建设!11大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此外,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内部建筑外壁通过悬挂大片的藻类生物反应器,借用光合作用,每年可生产藻类200千克,每千克藻类可吸收2千克二氧化碳,并清除有害的二氧化氮等废气。净化空气的同时,藻类还可被提取加工成绿色粉末,作为营养添加剂用于化妆品和食品工业。智慧园区之后,绿色、智慧、安全和低碳成为未来园区发展的新形态,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势在必行。

 

]]>
https://www.carbonhrss.com/8341.html/feed 0
首套“零碳产业园地方标准”出台,内蒙古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https://www.carbonhrss.com/7074.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7074.html#respond Thu, 27 Apr 2023 03:54:57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7074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中国首创的零碳产业园模式,不仅为工业脱碳提供了新思路,而且解决了经济发展与减碳转型约束的矛盾。自2022年4月,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投产以来,零碳园区、近零碳产业园等概念纷纷被提出,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热情高涨。

为了扎实推进零碳产业园落地,形成可执行、可参照、可复制的规范标准,内蒙古自治区继去年年底发布《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地方标准后,《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地方标准3月8日发布,将于4月28日正式实施,加上即将正式发布的《零碳产业园计量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将形成零碳产业园相关的完整地方标准体系。

形成零碳产业园系统地方标准

依托零碳产业园实践,内蒙古从顶层设计到计量基础,率先打造了引领国际要求的零碳园区标准体系,从规划布局、统计核算、减排路径、评估改进、信息披露等方面为零碳产业园的建设提供统一、清晰的前瞻性指导。

《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对零碳园区的建设提出了整体的方向性指导,是零碳产业园标准体系的支撑基础。该标准给出了以零碳为最终目标的产业园区的建设原则、园区主要系统构成、建设中的重点工作、运维管理等内容。比如,对于低碳/零碳能源系统,《规范》就要求零碳产业园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零碳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应不低于80%。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处长费毅表示:“此次发布的《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结合了政企研的强大力量,参考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实践经验,从零碳产业园的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形成零碳产业园建设的系统地方标准,将对促进我区能源和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产生重要意义。”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强华表示:“《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鼓励电力用户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在此基础上还支持企业通过电力交易市场进行绿色电力交易,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就近消纳,这将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计量是零碳园区碳排放、绿电测算的基础,《零碳产业园计量评价规范》与《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为解决直接、间接碳排放以及绿色电力应用过程中的核算评价这一核心问题开创性地提供了标准化程序和方法。内蒙古即将发布的《零碳产业园计量评价规范》地方标准解决了零碳产业园建设成果如何评价的难题,是零碳产业园整个碳排放的测量的基础。去年年底发布的《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是国内绿色电力领域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标准化成果创新和突破。

“内蒙古发布的这套零碳产业园系列地方标准,既确保了在基本标准化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与国际标准规范的协调一致,又充分借鉴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建设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是目前第一套由地方政府发布的零碳产业园系列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在零碳园区建设、绿色电力评价领域的标准空白,为自治区零碳园区建设和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进而促进自治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也使得低碳/零碳产业园在全国、全球的快速复制有据可依、有的放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该系列标准起草工作组表示。

内蒙古引领零碳产业园建设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重大作用,同时致力于推动能源和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借助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内蒙古致力于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因地制宜建设零碳产业园,打造绿色新工业体系。以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为例,该园区是鄂尔多斯政府携手远景科技集团打造,于2022年4月建成投产,是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创新地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支柱,到 2025 年助力当地实现 3000 亿元绿色新工业产值,创造 10万个绿色高科技岗位,实现1亿吨二氧化碳年减排目标。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打造绿色制造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央对各地区,特别是高碳排地区提出要求。依托零碳产业园,内蒙古可以完成可再生能源就地生产与消纳,吸引企业落地,形成产业聚合生态,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零碳产业园建设的实践,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零碳产业园的地方标准,将加速零碳产业园落地,助力内蒙古绿色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零碳产业园被业界称为“绿色新工业体系”的摇篮和载体,内蒙古鄂尔多斯也作为零碳产业园先行先试区积累丰富经验。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入选COP27《2022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并作为唯一中国案例被写进世界经济论坛《产业集群向净零排放转型》报告,为推动产业集群零碳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
https://www.carbonhrss.com/7074.html/feed 0
零碳园区热潮涌起 哪些难题还需克服? https://www.carbonhrss.com/6883.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6883.html#respond Sun, 26 Feb 2023 08:54:44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688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费心懿 上海报道

随着“双碳”转型趋势渐明,作为产业集聚发展核心单元的园区,肩负着新的使命。近十年来,我国在低碳社区、低碳工业园、近零碳排放区建设方面开展了有益尝试和积极进展,“零碳园区”和“碳中和示范区”的建设热潮正在引发各地高度重视。

近日,《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低(零)碳园区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组织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专家进行编写,从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低(零)碳园区建设面临的形势入手,分析了港开区典型碳排放场景及能源供给模式,深入研究了港开区低(零)碳园区规划基础条件,提出了港开区低(零)碳园区规划思路、原则和目标。

射阳位于中国大陆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东部起点,地处江苏沿海中心位置,相传因精卫填海而成陆,由后羿射日而得名,是江苏海域面积最大的县份。

“目前,射阳正在围绕工业节能降碳、绿色能源供给、碳汇能力提升、能碳协同管理、应用场景布局等重点领域,抢机遇、塑优势,培产业、壮实力,确保高质量建成低(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者淼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难看出,在当前汹涌的零碳产业园建设热潮中,射阳也希望能撕开缺口,积累经验。

事实上,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千园千面”,且临近区域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这成为包括射阳在内的地方政府在推动零碳产业园热潮时不得不避开的误区。

零碳园区背后的关键元素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零碳智慧园区等新概念、新模式不断出现。

而综合梳理相关园区概念可知,零碳园区是在“双碳”背景下,历经低碳、近零碳的动态演进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持续优化迭代,最终实现净零碳排放的一种园区发展模式,是通过能源升级、产业转型等各种碳减排和碳中和措施,实现园区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湖北、浙江、上海、天津、四川5省市和深圳、成都2城市发布零碳排放区建设实施方案。这其中,上述各省市均普遍将低碳能源供给作为低碳/零碳园区的重要建设内容。

实际上,打造零碳园区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单位能耗强度、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等。显然,能源作为其中的重要元素恰恰成为零碳园区建设时的关键考量。

走进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一台台百米高的“风车”迎风转动,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光伏板闪耀光辉。2021年,射阳全县新能源发电量34.9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32.2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为108.2%。这意味着,射阳的新能源发电在满足当地社会用电量之余,还向全国贡献着绿色能源。

“自2017年决定培育新能源产业,我区立足优越的‘风电’资源禀赋、空间承载能级等要素,短短5年,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及强、以点成链的产业新格局,形成风场开发、装备智造、科创研发、检测认证、运维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风电产业生态圈初具雏形。”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副主任李克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李克宁介绍,截至目前,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已经落户风电龙头企业、风电产业研究院、中车叶片检测中心、CQC新能源创新基地等研发平台31家,其中世界500强8家、国内500强7家。

不可否认的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射阳港经济开发区获得丰富的绿色资源。

几组数据显示:一是射阳海岸线长105.9公里,滩涂面积72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130平方公里,海上风电可开发面积900至1500平方公里,有效风能时数多,近海风功率密度大,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远海接近8米/秒,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可达3000至3600小时,近海可开发海上风电装机容量310万千瓦,远海可开发装机容量超千万千瓦;二是射阳属江苏省内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年太阳能辐射总量1400至1600千瓦时/平方米,年平均光照时数2280小时左右,年发电利用小时数1200小时左右,适宜光伏发电项目开发的空间资源比较充足。

这也为射阳当地能源供给转型提供了便利。

2021年,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区域内全社会用电量为59607.68万千瓦时,由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园、健康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智慧能源物联网小镇等用电部分构成。主要用电产业为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分别占整个园区电力消耗量的36.52%和36.52%。

而按照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绿色能源供应发展规划,到2025年,该区初步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园区能源利用体系,可再生能源供给比例超过50%,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达到60%,推动建成绿电消费为主的园区绿色能源消费体系,园区绿电消费比例达到60%。

零碳园区建设需解决多重难题

“十四五”期间,射阳县所在的盐城市新增近海风电规划容量842万千瓦、深远海风电规划容量2400万千瓦,预计年可新增发电量约980亿度电。尽管理局盐城在去年建成了沿海二通道,提高海上风电送出能力约570万千瓦,但仍不能满足新能源绿电全部消纳,将存在“弃风”风险。

海上风电资源富裕,消纳情况受限,进而,立足于地方区位条件和产业聚集优势,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零碳园区建设便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新能源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临近区域同构竞争严重、低(零)碳园区建设的软硬件基础还比较薄弱,成为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不得不面临的薄弱短板。这也是绝大多数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对于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这种比较小的区域,实现‘碳中和’目标还是非常有特点、有挑战性的。”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大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如海上风电上岸后如何通过就地消纳来实现园区的绿色供能,以及加强当地现有1.4万亩金海林场,以及沿海生态防护林、生态湿地等生态碳汇资源开发利用。这些课题的研究和落地实践都将为全国其他地区零碳建设提供有益的尝试。”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正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通过产业升级转型帮助高能耗产业减碳减排的最佳时机。零碳装备、零碳产品更是未来参与全球竞争,引领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与此同时,地方也存在参与绿电交易、清洁生产的需求,亟待各项设施完善以满足需求。

以欧盟碳关税机制为例,该机制的建立及实施将对江苏省内的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苹果、宜家、耐克、星巴克、沃尔沃、圣戈班等全球的龙头企业,已要求供应商使用绿色电力和清洁生产方式,以全面降低其企业的产品碳足迹。

国内供应链企业提高绿电使用比例、降低碳排放的压力巨大。如国内的立讯精密作为苹果代工的主要供应商,正急切地向类似远景等在绿色能源领先的企业寻求低成本的绿电解决方案,入驻零碳产业园成为立讯等企业首要考虑的解决方案。

2022年4月,鄂尔多斯政府和远景科技集团联合规划建设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区正式建成投产。该园区综合应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电制氢、电储能、智能物联网等多种先进技术,构建园区低碳综合能源系统,同时通过参与绿电交易,实现了100%绿色电力供给。

除了零碳能源自供模式,另一种零碳园区的主流模式是“绿电交易+多元碳汇”模式。

始建于2010年的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主要通过碳交易方式实现园区“零碳”,同时通过分布式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满足园区用能需求。园区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施节能增效后,还需要通过购买绿电、CCER抵消碳排放,以实现园区运营层面的碳中和。

不过,“千园千面”的产业园区,如何建设、运营、认证实质长期缺乏标准,困扰行业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明确提出打造零碳产业园,湖北省、浙江省、上海市、天津市等地都已经下发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的政策文件,但尚未出台较为明确的相关定义、实施路径和评判标准。

中国能源研究会认为,为推进当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零碳园区的落地,需要有多方面的保障措施,全面提升碳管理能力、构建零碳园区标准体系,并大力推动零碳技术创新。同时,中国能源研究会建议,积极开展碳中和社会宣传活动,推动重点企业开展碳排放信息披露,鼓励园区企业个人积极参与绿电、绿证交易以及碳交易,成立园区零碳产业发展基金,争取本地资源开发企业的绿证就近就地交易。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https://www.carbonhrss.com/6883.html/feed 0
2022年零碳园区应该怎么做?看这篇就够了 https://www.carbonhrss.com/6869.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6869.html#respond Sun, 26 Feb 2023 08:45:51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6869

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再次考验“中国速度”。我国于2020年9月明确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最重要、最广泛的空间载体。是作为先进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动蓬勃发展的产业活动主要的载体。

从国家层面看,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在具备碳排放评价工作基础的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中优先选择涉及碳排放重点行业或正在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的产业园区,打造100个城市园区试点。

一场全国性的“双碳”大考摆在面前,如何建设零碳园区成了重中之重。今天,就来跟您聊聊“零碳园区”的方方面面。

零碳智慧园区概念内涵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低碳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零碳智慧园区等新概念、新模式不断出现。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相关概念认识持续深化,建设重点更加聚焦,标准愈发清晰。

零碳智慧园区是指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方位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依托零碳操作系统,以精准化核算规划碳中和目标设定和实践路径,以泛在化感知全面监测碳元素生成和消减过程,以数字化手段整合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碳中和措施,以智慧化管理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

零碳智慧园区的建设路径

关于规划

1、诊断规划:

对于现有园区的零碳化改造,需要针对现有产业结构,构建碳核算模型,进行全量碳数据汇总,确定零碳目标和线路图。

首先,对全园区碳排放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摸底,做好碳排放数据统计和核查等基础工作,深入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

其次,在园区碳排放统计和核查的基础上,推进“碳达峰”测算,科学估算碳达峰目标值和达峰期限。梳理出潜在的减排途径,并对不同减排途径的减排潜力、减排成本和减排效益等进行详细评估和测算。

最后,根据碳达峰目标值和测算结果,结合自身具备的能源转型、应用转型、数字化转型三大核心能力,科学选择碳中和路径,明确减排目标、重点任务、重点措施等事项,并制定分年度、分领域的详细减排时间表,形成精细化的碳排放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以确保减排目标切实可行。

2、顶设先行:

对于新建园区,在园区定位、产业选择、空间布局等层面依据碳中和理念与数字融汇赋能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愿景目标统筹规划,基于创新成长、绿色高效、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进行一体化的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规划。

首先,根据诊断结果,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原则,研究制定园区碳排放碳达峰行动方案,按照“规划、建设、运营”的基本思路,参照零碳智慧园区蓝图有计划有安排地推进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完善园区零碳发展顶层设计。

其次,全面考虑零碳能源体系、零碳建筑体系和零碳交通体系的布局,因地制宜规划园区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地热等)区域,充分利用已有规划设计蓝图布局新能源发电以及能源存储转化系统,合理规划充电桩和新能源车位。

最后,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的公共服务职能,强化零碳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统筹资源,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为园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关于建设

产业优化: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广普及碳应用,促进产业链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设定产业优化方案,淘汰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

一方面,在原有园区产业基础上,鼓励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产业集聚区。

另一方面,推动园区企业利用低碳设备、低碳技术及低碳材料进行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实现园区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此外,在招商过程中,避免引入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项目和企业进入园区,同时也加大对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引进力度,从源头上筑起绿色低碳发展屏障。

机制引导:

通过建立相关组织机制,创新碳排放激励机制等,完善园区低碳管理机制,并积极探索建立园区零碳建设的长效机制与政策措施,为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方面,建立健全专项工作推进机制,制定相关督查考核办法,常态化开展阶段绩效评估,将低碳责任与成效明确到个人,对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主体予以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主体追究责任。

另一方面,鼓励园区企业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积极融入全国碳市场建设与运行。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税的协同配置,引导形成园区低碳发展长效机制。

零碳改造:

根据园区碳排放碳达峰行动方案,完善空间布局,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区用水、用电、用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低碳化、智能化改造。

一方面,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鼓励在建筑、生活设施中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包括如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风光互补路灯、智能充电桩等。

另一方面,对园区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电器等基础设施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加强园区数字化改造,建设碳监测体系,建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统计监测平台,加强对园区工业、建筑、交通用电等基础数据统计,建立并完善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支撑园区管理者科学规划、精准部署。

关于运营

数字赋能:

通过智慧园区体系,对园区内水电、光伏、储能等各类能源数据进行全面管理及趋势分析,整合碳管理模块,建设零碳操作系统。

基于零碳操作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对采集数据进行聚类、清洗和分析,建立企业范围内的资源-能源平衡模型,并设定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统计分析、动态优化、预测预警、反馈控制等功能,实现企业能源信息化集中控制、设备节能精细化管理和能源系统化管理,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要素配置:

强化要素支撑,对接配置相关土地、机制、金融、技术、人力、数据等资源要素,建设包括园区企业、园区管理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分层次、多角度的监管体系,实现多元化、信息化监测模式。

建设能源与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积极推动与园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招商引资服务平台等互联互通,建立低碳企业库、低碳项目库、低碳人才库和政策工具库等专题数据库,加强企业碳排放统计监测及服务能力,实现对园区碳排放及用能的综合分析和实时监控,提升碳排放管理信息化水平。

零碳智慧园区沙龙

零碳园区是企业迫在眉睫的建设目标,但零碳工业园区的基础是要有零碳或者低碳的能源供应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关键是要有储能系统支撑,以及智能数字化技术的管理体系。目前,与零碳工业园区相关的技术已没有障碍,但商业模式仍未成熟,政策标准还存在较多空白。业界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标准,推进零碳工业园区落地。

概念看起来简单,但在现实中,由于工业园区的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追踪等相应的标准规范尚未全国统一,多家零碳园区都只是得到第三方机构的认可。

零碳智慧园区呈现五大关键发展趋势

目前,智慧园区已在全国范围广泛铺开建设,成功标杆和成熟方案层出不穷,基于现有的园区数字化基础,贯彻碳中和理念、整合零碳应用已成为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的主流方向。

在“双碳”背景下,零碳园区将呈现五大关键发展趋势:

1、环境演进:纲举目张,从政策单点布局到机制环境日益完备

2、生态演进:协力同心,从强约束推动到聚力共建共治共享

3、应用演进:利器善事,从简单工具包到场景深度实践方案

4、格局演进:百花齐放,从星火次第绽放到全面铺开排浪涌现

5、智慧演进:价值释放,从数据简单汇聚到深度赋能智慧应用

随着节能减排被纳入到对园区的要求,未来对“零碳园区”的打造势必会对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提出新的要求。就眼前而言,国内外缺乏明确的零碳园区定义和实施指南,往往仅关注二氧化碳排放,尚未建立碳计量、碳管理、零碳闭环的“全局观”。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而零碳园区的打造显得至关重要。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工业园区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优化”,从而无限靠近“零碳”的极致的目标。

(关注“全球零碳伙伴”公众号,获取更多碳中和文章)

]]>
https://www.carbonhrss.com/6869.html/feed 0
零碳园区建设报告集 https://www.carbonhrss.com/6165.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6165.html#respond Tue, 13 Dec 2022 05:44:27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6165 零碳园区建设报告集-碳中和人才平台

零碳绿色校园碳中和能耗管理平台建设解决方案.pdf
碳排放监测与低碳治理平台建设方案.pdf
中国零碳乡村白皮书解析.pdf
零碳智慧园区数字化建设方案.pdf
整县推进综合解决方案《中国零碳乡村白皮书》
中国零碳园区发展路径【2022】.pdf

零碳园区建设报告集-碳中和人才平台

]]>
https://www.carbonhrss.com/6165.html/feed 0
零碳园区|解读全省“零碳园区” https://www.carbonhrss.com/5424.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5424.html#respond Fri, 16 Sep 2022 23:09:25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5424.html

❗️【七特碳能交易周报】❗️

   全国碳市场每周成交数据  

   2022.09.13-2022.09.16

零碳园区|解读全省“零碳园区”-碳中和人才平台

  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400吨,总成交额23,250.00元。挂牌协议交易周成交量400吨,周成交额23,250.00元,最高成交价58.50元/吨,最低成交价58.00元/吨,本周五收盘价为58.00元/吨,与上周五持平。

本周无大宗协议交易。

      截至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5,156,127吨,累计成交额8,559,273,469.58元。

      2022年以来,一股“零碳园区”的投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跨行业的巨头们开始携手合作,致力于打造属于自己的零碳排放的产业园区;在地方政府层面,不少省市也相继出台了零碳、近零碳产业园区的相关产业政策,希望推动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与当地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尽管都顶着“零碳园区”的光环,但不同公司想要做的业务却不太一样。能源和数字化企业,希望将自身在能源管理和新能源产业方面的优势,打包成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实现一站式的输出。

      对于其它制造、消费行业来说,碳排放的管控、碳关税和绿色壁垒正在成为产业竞争上不可逾越的挑战,提前未雨绸缪、为产品打上绿色制造的标签,意味着未来更多的业务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

零碳园区概念升温

零碳产业园区的规划正在逐渐升温,不断有大型企业加入这一热潮当中来。

零碳产业园,顾名思义,指在一定区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通过减碳固碳技术、碳交易等方式抵消,实现整个园区的零碳排。

零碳产业园的概念简单易懂,但在具体实施层面,碳排放的核算、碳足迹追踪等尚未产生统一的全国性标准,而不少园区的零碳概念,也仅停留在使用绿色电力、能源消耗的碳抵消这一层面。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个月来,与氢能相关零碳产业园建设投资已逾千亿,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零碳园区|解读全省“零碳园区”-碳中和人才平台

此外,西子洁能(002534.SZ)则希望依靠熔盐储能项目来构建零碳产业园。今年3月,西子洁能与绍兴绿电签订1.92亿元的项目合同,西子洁能将为绍兴绿电建设熔盐储能项目一期工程,实现对风光绿电的消纳,并对园区供热供电。西子洁能称,这是公司继西子航空零碳智慧能源工厂后,打造的首个绿色零碳产业园项目。

在一年前,风电企业金风科技(002202.SZ)就通过碳抵消的方式,构建了自己的碳中和园区。2021年1月28日,金风科技宣布其北京亦庄智慧园区成为国内首个碳中和园区,北京绿色交易所为其颁发证书。金风科技在亦庄的智慧园区,是通过购买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的方式,抵消了园区内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碳中和。

“零碳园区”生意经

尽管都参与“零碳园区”的建设,但不同企业所要做的业务却不尽相同。有的企业要卖风机,有的企业要卖工业产品,有的企业则希望将自己数字能源管理业务推销出去。

对于能源与制造相关企业来说,将自己在能源装备、数字化技术与碳管理方面的强项,和具体产品结合起来,打包成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一并推向客户,可以实现“一鱼多吃”的目的。而对于其它制造业、消费品企业来说,绿色转型大势已经不可避免,未雨绸缪自然是聪明的选择。

在推广零碳园区方面,最活跃的企业当属新能源企业远景科技集团。9月6日,在其位于江苏太仓的亚洲最大物流中心——耐克中国物流中心,耐克正式启动该园区的分布式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合作方正是远景集团。

零碳园区|解读全省“零碳园区”-碳中和人才平台

​    (远景零碳工厂概念,图源官网)

按照耐克对外披露的说法,公司将和远景集团共同推广低速风电及零碳数字化技术,计划在上述物流中心构建总装机规模6兆瓦的风电机组。此前,耐克中国物流中心有45%的电力来自于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到2023年初分布式风电建成投用后,该园区将实现100%的可再生电力覆盖,成为中国首个“零碳智慧物流园”。

在8月初召开的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上,远景集团与消费品牌元气森林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将联手打造元气森林的零碳工厂,还发布了所谓的“零碳”气泡水,即通过注销等量减排量的方式,实现了气泡水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抵消。

根据远景披露的信息,在与元气森林合作建设零碳工厂的过程中,远景负责提供物联操作系统和碳管理平台,集合了推动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电、绿电采购以及碳抵消等一系列相关业务。预计到2025年,远景将协助元气森林的6个工厂全部实现100%碳中和。

制造业巨头美的也发布了自己的零碳业务计划。8月19日,美的集团在广东佛山发布零碳业务。美的通过旗下子公司合康新能推出了一整套的低碳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涵盖了分布式风电光伏、电储能、水蓄能、绿证、数字运维等服务。

按照美的方面的介绍,公司希望通过上述方案,为客户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降低用户用能成本,并通过绿电交易、碳交易和CCER交易等,实现碳考核的达标。美的楼宇科技则推出了零碳规划咨询、绿色建筑认证咨询和碳管理等服务,将风光储能、数字运营等结合起来,打造零碳园区。

近年来,不少企业都在风电光伏、能源管理等领域开展了不少业务,近期都有意无意带上了“零碳园区”的帽子。在近日举办的服贸会上,施耐德电气发布了自己的可持续“一体两翼”成果,即依靠全生命周期服务、软件数字化技术,协助用户实现更快速度和更高效的减碳,其中就包括零碳项目的设计。

今年4月,腾讯云与港华能源联合打造的零碳园区智慧能源生态平台,在江苏泰州市海陵区上线,助力当地建设太阳城和零碳城市。

如何建设“零碳园区”有待明确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明确提出打造零碳产业园,湖北省、浙江省、上海市、天津市等地都已经下发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的政策文件,但尚未出台较为明确的相关定义、实施路径和评判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在5月发布了低碳零碳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以工业绿色转型为导向,以提高新能源消纳为目标。

今年4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经信厅发布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计划在2025年前,建成20个左右近零碳排放园区,重点任务是建立降碳管理机制、促进能源低碳转型、推动节能低碳发展等。四川省还同时发布了相关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碳排放的核算方法。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在官网发文指出,近零碳排放暂无统一规范的定义,与低碳强调相对减排、零碳强调碳排放量绝对值为零不同,近零碳更强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降低直至趋近于零的动态过程。近零碳试点园区一般应具有碳排放总量不大、强度不高、用能结构较优、电气化水平特别是绿电占比较高等基本特征。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指出,目前对于近零碳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误将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等同于低碳发展,缺乏持续提高碳排放减排目标的约束性,或片面理解成园区不再扩能扩产发展,要实现碳排放的绝对量为零。

此外,近零碳试点还存在指导政策尚不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尚不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吕军今年3月在《中国环境报》撰文称,全国200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工业产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31%。

陈吕军指出,对于园区来说,控能和控碳都是应该做的事情,但实际上产业园区千园千面,要根据园区绿色发展水平、经济规模、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等属性进行分级分类,明确各类园区低碳转型的行动重点。

以流程工业为主的园区,余热余压及化学反应热回收较为普遍,应该鼓励用能为主;离散型工业为主的园区,例如汽车制造园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隐含在大量的零部件供应链上,终端企业应该以控制碳强度为主。

]]>
https://www.carbonhrss.com/5424.html/feed 0
最新!四川启动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 https://www.carbonhrss.com/4285.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4285.html#respond Sun, 01 May 2022 00:47:09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4285.html 最新!四川启动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碳中和人才平台

4月24日,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启动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

《通知》要求,各市(州)要紧扣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将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试点作为推动园区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准确认识把握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支持具备条件的园区发挥低碳引领作用,按照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探索近零碳发展路径,不搞运动式“减碳”。

《方案》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以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利用为重点,坚持科学布局、示范引领、分类施策、循序渐进、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探索园区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力争到2025年在近零碳路径探索、场景打造、投资融资、技术应用、数字赋能、统计核算、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方案》明确,允许具备条件的园区以全域或者部分区域纳入试点,同时推动国家级新区的产业功能区开展近零碳试点。此外,《方案》从排放控制、能源结构、产出效率、减污降碳、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六方面提出16个指标和4项额外加(减)分项,且对建设期内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园区“一票否决”。

接下来,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将指导市(州)生态环境局、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有基础、有条件、有意愿的园区积极申报、编制实施方案,以建立降碳管理机制、促进能源低碳转型、推动节能低碳发展为重点,加强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能力建设,创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模式,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近零碳排放园区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下,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以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为突出导向,以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以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为核心,以技术研发应用为支撑,通过调结构、上工程、推技术、促交易、强管理等方式的有效组合,最终实现园区碳排放逐渐趋近于零。近零碳不是不排放,而是要求碳排放总量稳步减少,单位碳排放经济产出更多更大,能效碳效具有先进性、引领性。与绿色园区相比,近零碳园区路径更聚焦降碳;与低碳园区相比,近零碳园区目标更高;与零碳园区相比,近零碳园区强调少排放、低强度。

]]>
https://www.carbonhrss.com/4285.html/feed 0
“双碳”大考已来,请收下这份零碳园区建设指南 https://www.carbonhrss.com/3586.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3586.html#respond Thu, 10 Feb 2022 14:16:34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p=3586

引言: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由于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60%以上,工业园区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1%,产业园区自然成为工业绿色发展和能源低碳化转型的重要载体。

一、 一场全国性的“双碳”大考

2021年9月,“多地限电”冲上热搜,苏州工业园区发布《致苏州工业园区企业的一封信》中值得关注的是,对获评“绿色工厂”、“零碳工厂”等符合绿色发展的企业争取予以“有序用电豁免”,随着节能减排被纳入到对园区的要求,未来对“零碳园区”的打造势必会对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提出新的要求。

从国家层面看,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在具备碳排放评价工作基础的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中优先选择涉及碳排放重点行业或正在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的产业园区,打造100个城市园区试点。

“双碳”大考已来,请收下这份零碳园区建设指南-碳中和人才平台

就眼前而言,国内外缺乏明确的零碳园区定义和实施指南,往往仅关注二氧化碳排放,尚未建立碳计量、碳管理、零碳闭环的“全局观”。

二、一个世界级的“典范”园区

走在综合能源服务前列的欧洲,早已有一些值得盘点的综合能源利用项目,以柏林欧瑞府能源科技园为代表,通过采用智能化的系统和技术,真正实现了冷热电和新能源、储能等设备互联互通,成为零碳园区典范。

1、园区概况

园区位于柏林西南的欧瑞府,占地面积约82亩,包括25幢建筑,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自2014年建成以来,稳达德国与欧盟的2050气候目标,园区80%至95%的能源已从可再生能源中获得。作为德国能源转型的创意灵感的象征,先后获得联合国“全球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奖和城市发展类别中的“不动产管理奖”。

“双碳”大考已来,请收下这份零碳园区建设指南-碳中和人才平台

2、发展经验

能源清洁化: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能、沼气等,通过热电联供站等设备来实现供暖、制冷和供电。

“双碳”大考已来,请收下这份零碳园区建设指南-碳中和人才平台

建筑低碳化:楼宇和设施的建设以最高能效为首要目标,并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集中控制,所有的新建筑都是“绿色建筑”,获得LEED能源性能标准认证并获得铂金级别。

“双碳”大考已来,请收下这份零碳园区建设指南-碳中和人才平台

储能系统化:运行电转热和电转冷设备共同组成智能电网,达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目标。

“双碳”大考已来,请收下这份零碳园区建设指南-碳中和人才平台

交通电动化:通过接入1.8兆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大约能满足100辆电动汽车、公交车充电的智能充电站,有用无人驾驶汽车、电动观光车等。

“双碳”大考已来,请收下这份零碳园区建设指南-碳中和人才平台

管理数字化:涵盖楼控产品,变频器,无六氟化硫中压开关设备,EBO楼宇运营系统,PME电能管理系统。同时,还落地了基于微网EMA的整体光伏、储能和充电方案,确保整个园区在运营阶段实现碳中和。

“双碳”大考已来,请收下这份零碳园区建设指南-碳中和人才平台

三、一份菜单式的“操作”指南

基于《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工作要点》、《低碳产业园区评估标准》、《关于组织开展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等现阶段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东滩智库将重点从能源结构、低碳技术、智慧监管、降污减碳四大方面提出措施建议。

1、能源结构: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新工业体系

进行能源结构转型: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园区能源结构占比,关注国家及地方对于绿色电力购买的相关政策,条件成熟时进行绿色电力购买。

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通过在园区内因地制宜的建设包含屋顶光伏、氢能在内的配套设施,推广园区内清洁供热,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因地制宜推行气代煤、电代煤、热代煤、集中生物质等清洁采暖方式。

发展节能储能技术:通过统筹工艺环节、优化生产组织、工序共享等手段实现园区内能源由点及面的综合利用。

2、低碳技术:推动零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应用

生产节能

碳排放分析:根据碳足迹量化标准对产品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分析、计算。

工艺共享:针对可进行工艺共享的环节统一规划和布局。

回料利用:实现园区内生产物料100%回收利用。

建筑节能

被动设计: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及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形式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绿色材料:采用绿色环保产品、满足质量要求前提下提高使用回收材料比例。

光伏建筑:公共照明全部采取“风光伏发电+LED灯”。

节能系统: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措施交通节能。

交通节能

进出管控方面:对于尾气污染物超标车辆或环境信用不达标的车辆不得进入园区。

在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园区内及周边地区充电桩、加气站、加氢站的投入及建设。

在车辆管理方面:鼓励企业使用电动车辆或氢能车辆,以及共享纯电力班车。

碳捕存和利用

碳捕集: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富氧燃烧和化学链捕集。

碳输送:将捕集的CO2运送到可利用或封存场地。

碳利用: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CO2实现资源化利用。

3、智慧监管: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零碳智慧能源体系

供应: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微风风力发电系统、风光互补路灯、智能充电桩、锂电池储能系统、氢能储能系统。

监测:建立园区碳排放指标体系和碳应用,为后续产业链优化,数字化助力碳减排提供方法支持和体系框架。

管理:基于园区内各类能源数据进行综合调度和能耗管理优化。

服务:利用相关碳数据管理、碳核算模型、碳足迹溯源等指标助决策者完成智慧决策,配备如园区碳核算、场景化碳减排、碳中和路径规划等服务能力。

4、减污降碳: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废水

分流管理:贯彻雨污分流、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分流。

分类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分质分类处理。

共享试点:开展通用工序设施共享试点,对废水统一收集和处理。

大气污染物

集中供热:对废气统一收集和处理,部分实现园区内能源梯级利用。

共享试点:开展通用工序设施共享试点,对废气统一收集和处理。

固体废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消除工业固体废物的外排及堆放现象,实现一般工业固废100%分类与收集。

危险废物:建立危险废物暂存点设施共享试点,全流程可追溯的数字化管理。

土壤地下水

土壤污染重点企业:退场时必须进行土壤地下水退场调查并进行公示。

非土壤污染重点企业:定期开展土壤地下水隐患排查和土壤地下水监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绝不是就碳论碳,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工业园区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优化”,从而无限靠近“零碳”的极致的目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
https://www.carbonhrss.com/3586.html/feed 0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 https://www.carbonhrss.com/3450.html https://www.carbonhrss.com/3450.html#respond Sat, 05 Feb 2022 05:09:27 +0000 https://www.carbonhrss.com/3450.html

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最重要、最广泛的空间载体,园区将在“双碳”战略实践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01

什么是零碳智慧园区
零碳园区建立在数字化全面赋能的智慧园区基础之上,数字化手段贯穿零碳园区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成为零碳园区的基本特征,因此零碳园区一定是智慧园区。零碳园区和零碳智慧园区为同一概念。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零碳操作系统架构图

02

零碳智慧园区落地案例

01

海信江门零碳智慧园区

海信(广东)信息产业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是集多媒体、家电、通信以及相关配套产业链产品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制造型工业园区。海信江门园区主要通过能源转型以及应用转型推进园区低碳化改造和产业升级,打造零碳智慧园区。

在能源转型方面,园区搭建能源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节能实现智慧能源管理。在应用转型方面,园区一方面通过打造零碳建筑,对空调通风、集中供暖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实施生产过程节能措施,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造零碳生产,降低单位生产值的能源消耗,实现园区绿色发展。

02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位于蒙苏经济开发区江苏产业园,拥有丰富的能源、化工、建材等资源。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基于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智能电网系统,推动能源转型,构建以“风光氢储车”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同时,配合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零碳产业及电解铝、绿氢制钢、绿色化工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构建以零碳能源为基础的“零碳新工业”创新体系。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鄂尔多斯远景零碳产业园效果图
园区中80%的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基于智能物联网的优化,将会通过“在电力生产过多时出售给电网,需要时从电网取回”的合作模式,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
目前,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建成一座占地面积约400亩、一期10GWh产能的现代化动力电池工厂,根据规划,二期总产能将提高到20GWh,每年将为超过3万台电动重卡提供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耐久性和高性价比的动力电池,还可为风光储应用提供超10GWh储能电池,支持风光储氢等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大规模降低电力成本。

03

青岛中德生态园

青岛中德生态园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拓展区29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是由中德两国政府建设的首个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中德生态园围绕生态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低碳产业的配置和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三大领域”,建立零碳试验区指标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城融合型零碳社区建设模式,力争率先打造零碳试验区、碳中和灯塔基地。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园区通过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同时打造零碳建筑,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和装配式建筑,实现100%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此外,推进园区管控数字化转型,建设零碳操作系统,实现数据支撑园区碳排放监测和管理。
其中在用能耗能方面,中德生态园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青岛市首个“非煤化”试点区域之一,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并实施泛能网技术,运行山东省首例泛能网联网,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16兆瓦,供能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另外,中德生态园打造“智能绿塔”模式,采用新型太阳能光伏板作为外层幕墙,通过光伏电池板的使用,为建筑及其用户的用电需求提供支持,将获取的能量暂时保存在建筑内的高效锂离子电池中,平衡社区内的载荷电流,减轻国家电网的顶峰负荷。

04

重庆AI city园区

重庆AI city园区主要通过打造零碳建筑推动园区应用转型,实现园区能源自给,减少园区碳排放。此外,园区构建“智能大脑”,推动园区管控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智慧化节能化管理运营,并刷新“最完整的5G城市智能生态、首个机器人友好园区、最大的步入式屋顶花园、碳中和低能耗社区”等多项纪录。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重庆AI city园区效果图
重庆AI city园区通过在建筑之间分散式部署智慧杆塔、智能座椅,在建筑屋顶铺设光伏,实现园区能源自给,从而减少建筑碳排放。智慧杆塔集智能照明、环境监测、绿色能源、设施监管等功能于一身。一方面自带光伏,能够执行公共智能照明并充当汽车充电桩、USB手机充电装置给园区用户电动汽车和手机充电,实现绿色能源供给,降低碳排放。另外,建筑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并铺设屋顶光伏,提升园区能源自给率。

05

中国石化

中国石化从勘探、开发、生产、储运、加工等多个方面推进生产制造型园区数字化转型。具体表现在,通过搭建一体化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生产运营业务协同、高效指挥,提升园区集约化、一体化生产管控能力。通过利用物联网、三维模型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对全厂污染排放点和职业危害监测点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和预警,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园区预测预警能力、本质安全环保水平显著提高。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架构图

06

上海桃浦智创城

桃浦智创城,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能源转型为辅,引领园区经济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方面,智创城基于自身先进的物联网平台,聚力打造集约、高效的智慧园区管理体系,推进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城市数字化建设,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更高质量发展;能源转型方面,智创城利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增强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效提高了园区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07

紫光萧山智能制造园区

紫光萧山智能制造园区位于萧山湘湖未来智造小镇启动区块,规划用地面积57.3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9.8万平米。紫光集团从能源转型、应用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三方面全面推进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双碳”路径。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紫光萧山智能制造园区设计理念
能源转型方面,推进光伏工程,并利用新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实现能源效益最大化;应用转型方面,对园区内的建筑、交通等方面系统梳理,全面推动零碳生产、零碳建筑、零碳交通等应用场景转型;数字化转型方面,紫光智造园区结合自身数字平台构建园区双碳数据底座,提供覆盖园区数据流、信息流、碳流的“多流”全链条服务,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4.0样板点,最终实现“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产品化。

08

华润百色田阳水泥生产园区

华润百色田阳水泥生产园区立足于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5G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型融合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建设5G专网为水泥行业提供定制化的网络能力,并结合定制化的数据中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过程视觉分析、数据采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危险区域巡检和AR远程维护等,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人为的安全隐患,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应用的商用步伐,打造生态智能化水泥制造企业。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华润百色田阳水泥生产园区整体解决方案示意图

09

甘肃省通渭县“零碳乡村”

甘肃省通渭县从能源转型和应用转型两方面打造“零碳乡村”。能源方面,通渭县作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引进正泰在平襄镇孟河村开展分布式光伏整村建设试点,建设“零碳乡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打造零碳清洁能源综合示范乡村;应用转型方面,通渭县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驱动零碳应用,为农民增加增收创收渠道,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零碳乡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项目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孟河村年用电量的3-4倍,25年内可节约标准煤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44吨,助力实现孟河村的碳中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零碳乡村”。该示范项目包括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共建屋顶光伏和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三部分,总装机1357千瓦,总投资约600万元。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其中,利用农户屋顶和庭院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100户1121千瓦、利用孟河村村委会和“陇上孟河”电商办公用房以及徐川初级中学屋顶安装公建屋顶光伏电站212千瓦、在村民活动广场建设BIPV光储充一体化停车棚24千瓦并配套建设充电桩和储能设施。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绿电223万度,前20年每年为孟河村群众增加收入5.3万元,25年可增收400万元,20年合同期满后,光伏电站免费移交给农户继续发挥效益,让孟河村源源不断释放“阳光红利",实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10

柏林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

柏林欧瑞府零碳科技园位于柏林市区西南方位,占地5.5公顷,有25幢建筑,150家创新型企业,近3500人入驻。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作为欧洲的首个零碳智慧园区,以能源转型赋能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实现了从百年前的煤气厂向零碳智慧园区转变,2014年就实现了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的2050年二氧化碳减排的气候保护目标。
园区内的水塔咖啡馆,配备了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利用小型热电联供能源中心完成供暖、制冷和供电,由勃兰登堡州农业垃圾制成的沼气,通过天然气管网输送到园区能源中心,每年可燃烧发电2兆瓦时,足以满足1300户家庭用电需求。发电余热则能将水加热至90摄氏度,通过2.5公里的供热管线满足园区取暖需求。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园区中心的电动车充电站,通过在顶棚上覆盖光伏板,产生了清洁电力,再改造成集分布式供能、本地用能、能源存储于一体的智能电网系统,为园区170余个电动车充电桩提供能源。同时,高达1.9兆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由奥迪公司回收的二手汽车电池组成,实现了资源可持续利用。
零碳智慧园区的10个典型案例-碳中和人才平台
此外,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内部建筑外壁通过悬挂大片的藻类生物反应器,借用光合作用,每年可生产藻类200千克,每千克藻类可吸收2千克二氧化碳,并清除有害的二氧化氮等废气。净化空气的同时,藻类还可被提取加工成绿色粉末,作为营养添加剂用于化妆品和食品工业。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园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可通过在供应、监测、管理、服务上的示范效用带动整体经济的低碳高效发展,是降低能耗、精准减排的关键落脚点。智慧园区之后,绿色、智慧、安全和低碳成为未来园区发展的新形态,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势在必行。

 

]]>
https://www.carbonhrss.com/3450.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