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碳中和人才平台
全国CCER市场启动,未来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全国CCER市场启动,未来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分类:头条 122 0
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活动,宣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
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初步构建了全国CCER市场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2023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国CCER市场)启动准备工作不断加快。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随后,生态环境部公布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和红树林营造等第一批四类CCER项目方法学,奠定了全国CCER市场启动的政策基础和制度保障。
同时,作为全国CCER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和北京绿色交易所不断完善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并相继公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等CCER注册登记和交易结算细则。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实施规则》,为全国CCER启动做好了最后准备工作。
今年1月19日,国家认监委经商生态环境部,决定开展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以下简称审定与核查)机构资质审批工作,拟审批能源行业审定与核查机构4家,林业和其他碳汇类型审定与核查机构5家。预计,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确定名单将于近期公布,并将推动新CCER项目尽快完成项目开发、减排量的签发及上市交易,助力全国CCER市场的建设发展。
暂停6年多后,全国CCER市场启动备受业界期待
2012年,在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受限的情况下,我国开始着手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体系和自愿核证减排机制,但由于前期碳市场不成熟、CCER项目不规范、CCER参与意愿低、供过于求等问题,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暂缓申请CCER。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国家暂缓受理CCER项目,CCER备案量累计5300万吨。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第一个履约周期累计使用CCER约3273万吨用于配额清缴抵销,市场中剩余的可流通CCER数量约为1000万吨。
“双碳”目标提出以后,我国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各行业排放企业减排降碳意识逐步提升。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并将CCER纳入交易范围,全国控排企业及自愿减排企业对CCER的需求快速激增,同时,结合碳市场扩容和碳配额缩紧的预期,以及欧盟碳关税等外部因素,社会各界对全国CCER市场重启的呼声高涨。
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机制,全国CCER市场的启动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国碳市场功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激励全国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帮助企业降低碳减排成本,并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林业碳汇的发展。
碳汇开发市场迎来历史性机遇,首批方法学覆盖的四大领域将率先获益
当前,全国碳市场仅纳入电力行业,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清缴碳配额时可用CCER抵销上限为5%的情况下,对应的CCER需求理论上限约2亿吨。未来,随着钢铁、建材等其他行业纳入,市场预测CCER的需求有望增长至4亿吨。按50元/吨计算,未来全国CCER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以上。
而且经过全国碳市场第一个、第二个履约周期的清缴抵消,当下存量CCER可能不到1000吨,由此可见,CCER需求缺口巨大。同时,随着碳配额日益收紧以及碳价的升高,全国CCER市场重启后CCER项目开发将获得市场较好的经济回报,全国CCER项目开发迎来历史性机遇。

全国CCER市场启动,未来市场规模将超百亿-碳中和人才平台

尤其是最新方法学确定的四大领域,将成为全国CCER市场重启后最快备案入市的项目来源,且首批方法学确定的四大领域均对减排量的额外性没有过多要求,这将极大降低项目开发的难度以及项目成本,提高项目开发的溢价空间。因此,近期市场上多个企业主体开始争抢首批方法学规定的四类领域碳汇项目,尤其是在造林碳汇中免于额外性论证的公益林项目。
同时,全国CCER市场的启动也将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可再生能源等新兴技术领域,并促进绿色金融市场的壮大。由于CCER机制通过要求项目具有“额外性”,而对光热发电和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尚不成熟领域的碳汇项目开发额外性要求不高。因此,可降低新兴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项目开发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为此类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和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
据悉,兴业银行等全国多家银行已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陆续推出用于新CCER项目开发的贷款产品和金融支持工具,用于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CCER项目。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任大明
编辑 王琳琳 校对 朱名恬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二维码

 

 本网站郑重提醒用户:

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资源来自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请勿用于其他用途。

2、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

3、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本网站联系,本网站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

4、价格均为人工服务费(包括下载整理文件,删除广告连接,核对错字排版等)。并非产品本身价格。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展开更多